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通
杨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29
  • 关注人气:1,0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档:《星星·散文诗》2024年12期“读本”栏目

(2025-01-07 14:59:11)
标签:

诗歌/信息

分类: 信息
心上春光,迟迟未老(组章)
》杨通(四川)


 》水韵

    水,为春天流泪,为夏天奔腾;秋天放慢脚步,收缩自己,变成冰,然后冬眠。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水,知时而为,遇时而安。
    光阴似水,而我是一只漏水的瓦罐。时间于我已无足轻重,此生所获所得,满与未满,皆与心静意寂、奢熄欲灭无关。
    水,流经了我;我,被水滋润过。
    因为水,我们都已时过境迁。

》彼岸

    现实的残酷性在于:每次叫你出去,并未叫你一定要回来。我知道你害怕了,我们都很害怕。
    智者往往都有乐观的一面:你看,我们是暴风雨中大海的惊涛骇浪,黑暗中,我们自己的光是幸存的,只是暂时失去了倾听者和观望者。
    勇于进取的人,总会沿着自己的心声航行,彼岸即死亡,深渊也是明媚的。
    阅读让我豁然开朗:在穿过林间的时候,一只麻雀死了,林清玄却从麻雀的死亡中获得了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春殁

   

    “在追赶春天的路上,我跑不过那树梅花了”;“实际上,梅花正在枝头参差不齐地绽放时,阳光已经在弯腰拾掇我落在树荫下的红颜”……
    一只步履蹒跚的野兔子并非酒后失态,它听见梅花们摇曳着虫蜕说:“不是所有的毛毛虫都能变成蝴蝶。”你看,那些来不及乘风炫耀的残香,在季节的魔盒里,殒殁得多么整洁。

   

    冰雪消融、流萤们酝酿复出的前夜,蒲公英说:“去年开过花之后,我就死了。我不知道我坠落的种籽,是否安慰了大地的悲伤?”
    而今年,如果种子能够翻出地面,我将继续在岁月的落英中安顿迎面而来的晚年,把静谧的光阴覆盖在生命愈来愈暗的枯枝上。还死亡的万物完好若初。

》江湖

    江湖,从未风平浪静,“水的下面是更深的水”。
    在江湖,有的人一边把自己的声响越弄越大,一边指点他人:快坐下,你让船晃个不停!
    带我闯荡江湖的人,已经深潜在水底,安憩于汹涌。他从未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头。有时候,我真不愿成为江湖的一滴水,我不是不知道,江湖水有可能也是我生命成长的一种营养液,只是怕一旦被逼到江湖的风口浪尖,就再也不能坐下,不让船晃个不停。
    我还是喜欢没有江潮的“平静”生活,偏居一隅,经营自己的花红柳绿;聆风睇月,不问世外的云卷云舒。
    江湖太热闹,人生需寂寞。

》老家

    天马山,是由山风和野花装饰的小地名,如今好像只有几只散养的羊子,还识得坡上的荆棘和小草。
    生活在天马山上的麦苗、青菜、苹果树,是一些不善于与外界深入交往的乡亲,把日子过得像一溪溪娓婉的流水,偶尔在阳光下闪烁,时常在风雨中跳跃,从生到死,都安静得如清澈的月光。
    一群不愿意飞走的白鹤,是寂寞河水的守灵人,依偎在天马山下的三江,才得以在游子们的心中彻夜荡漾。
    有人说,故乡已经苍老,而蒲公英还在漫山遍野不停地生长;离开天马山数十年的我,虽然飞翔的翅膀已经掉光了羽毛,追逐梦想的行囊却始终还不够“成熟”。
    我的心也越来越空了,身轻得像一枚把不住方向的落叶,回不到家的路上。

》望乡

    时间之境辽阔无边,人生之路一望无际。
    走在路上的人,一片茫然。他说:我们是被生活弄丢了的人,梦想把我们的根从故土里拨了出来,现实又把我们的根在异乡烂掉。我们已经面目全非,不知道姓甚名谁了。我们还能回去吗?回到生命呱呱坠落的地方,回到风雨搀扶我们学步的地方。回去,在祖坟的墓碑上找到姓氏,在族谱的墨迹里找回人烟。
    一个把躯壳丢了在异乡、灵魂想回到故土的人,趁着梦还未醒,望着飘浮在水中的月亮说:请把船桨递给我,我要自己摆渡过河——
    河对岸,有我丢在童谣里的青梅竹马。

》春晓

    难安,彻夜仰望——
    婴儿,星星,安睡在人间的高处。
    而葡萄藤与溪泉一直都是醒着的。
    在墙壁簇拥的暗夜中,风车茉莉完成了天堂鸟巢的装饰,用黎明的光辉织出流水荡漾的花边。
    从一幅水墨画的深处蔓延开来的羊趾和牛蹄,铺开蝴蝶与蜜蜂联袂走秀的原野。蚂蚁们掀开梦的腐质物,倾巢出动,爬上金丝楠木最高的那片叶子,听风,晒太阳。
  深耕细种的人,把梦想的灯盏留在祖传的田地里,继续痴情地刨挖前世今生温饱的根系与血缘。古老的粮仓,即使颗粒无收,心上的春光,却迟迟未老。


散文诗是情与理的及时互动
——杨通散文诗组章《心上春光,迟迟未老》阅读札记
》湛群竹(广东)

    1

    散文诗是诗化的散文,也是散文化的诗歌,是在情与理的及时互动中来表情达意的。
    “光阴似水,而我是一只漏水的瓦罐。时间于我已无足轻重,此生所获所得,满与未满,皆与心静意寂、奢熄欲灭无关。”(《水韵》)
    杨通的散文诗组章《心上春光,迟迟未老》以《水韵》 开篇,抒写了对水的体味与感叹。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抒情之时,也处处不忘言理。他在水的流淌中,领悟到时间的飞逝, 感触到个人存在的虚无和微缈。与此同时,他也对如水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和理解。当他清醒地意识到“水,流经了我;我,被水滋润过”,一种平静面对疾逝的光阴与平淡人生的坦然心态是清晰可辨的。

    2

    “智者往往都有乐观的一面:你看,我们是暴风雨中大海的惊涛駭浪,黑暗中,我们自己的光是幸存的,只是暂时失去了倾听者和观望者。”(《彼岸》)
    彼岸往往是不可轻易睹见的,但彼岸又是我们必然要面对的客观存在。诗人既以现实中的河川彼岸为情绪寄发点,又对生命尽头的彼岸作了理性的瞭望和抒怀。在对彼岸的理性烛照中,诗人明确意识到:“彼岸即死亡,深渊也是明媚的。”这是一种彻悟,也是一种释怀。

    3

    “一只步履蹒跚的野兔子并非酒后失态,它听见梅花们摇曳着虫蜕说:‘不是所有的毛毛虫都能变成蝴蝶。’你看, 那些来不及乘风炫耀的残香,在季节的魔盒里,殒殁得多么整洁。”(《春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意味着生长,意味着绚烂,意味着百花睁眼。春天往往与死亡绝缘。
    不过诗人杨通却向我们揭示了春天的死亡真相。在春天, 梅花在“死亡”,虫蜕也在“死亡”。这既是生命的消杀,也是意义的消解。
    既然所有的生命都将会面对死亡,我们不妨学学那叶残香,“在季节的魔盒里,殒殁得多么整洁”,让死亡为生命保留足够的尊严和荣耀。

    4

    “有人说,故乡已经苍老,而蒲公英还在漫山遍野不停地生长;离开天马山数十年的我,虽然飞翔的翅膀已经掉光了羽毛,追逐梦想的行囊却始终还不够‘成熟’” 。
    “我的心也越来越空了,身轻得像一枚把不住方向的落叶,回不到家的路上。”(《老家》)
    某种程度上,故乡是每个人的梦想和记忆,老家只是一个停留在心头而让人忍不住回望和追思的空间符号。在现实的物理世界里,一个人的老家其实早已消亡了;在梦幻的心理世界里,一个人的老家将永远存在。
    在《老家》这一章里,杨通尽情抒发了思念老家的款款深情,又止不住发出了无法回归的唏噓感叹。那“回不到家”的喟叹里,既有无奈之情的袒露,又有深切之理的阐发。

    ——《星星·散文诗》2024年12期“读本”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