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档:《巴中文学》2022年第03期“卷首语”

(2022-11-30 09:59:12)
标签:

文学/信息

分类: 信息
诗歌,在浪漫地行走
》杨通

  诗歌走到今天,其繁荣景象在逐渐衰落,好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诗人们聚会时,更多感叹的是读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诗歌,离诗人们越走越远。诗人,不再被现实接纳和认同,诗人的心灵是如此的孤独。于是,诗人们只好在芸芸众生中特立独行,孤芳自赏,把圈子越搞越小,躲在一片“诗意的树阴下”将诗歌奇妙的声响弄给自己把玩,成了自娱自乐的“井底之蛙”。这样,诗歌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异物”,诗人们当然要为诗歌感到悲观了。我想诗歌走到如此的景况,一方面是因为如今已是商品经济时代,以财富论英雄,一切向钱看使然;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精细化,诗歌,作为一个小小的非常“专业”的群体,必然被挤到边缘地带。
  当然,诗歌的路子越走越窄,也是与诗人自身的毛病脱不了干系的。比如急功近利的写作、哗众取宠的写作、不知所云的写作、敲门砖式的写作、招摇闯骗式的写作等等。一些诗坛小混混已经或正在败坏诗歌的名誉。真正的诗和诗人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善良的、诚信的、悲天悯人的。他热爱着、宽容着、敬畏着……他与普通人的心灵是没有距离的,他应该始终与平凡的事物保持着亲密而和睦的关系。我非常赞同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诗歌的魅力首先来自于诗人人格的魅力。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写诗吗?他能写出好诗吗?”我也以为,一个诗人如果具备了充分的人格魅力,也就等于一块冷铁具有了强力的磁性,就会在他的生活现场里起到不可低估的亲和作用。你看,古往今来,那些在诗歌的星空里一直闪烁着璀璨光焰的诗人们——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泰戈尔、聂鲁达、惠特曼、阿赫玛托娃;闻一多、艾青、海子、昌耀……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总是被世人敬仰和传颂。除了他们代表着真善美和自身具备的能够盖世的人格魅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为更多迷失在物质生活里的流浪者指明了精神的方向。所以,世人仰望他们,就是在仰望人类自己高贵的灵魂;所以,人们对诗歌的惊诧,就是对自己生命灯塔高不可攀的一种善意的退避。诗歌的神性,让他们敬畏,就像面对每天的太阳和月亮,他们感到了那热烈或宁静之光焰的衣被,但却不敢伸手去触摸。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诗人是奇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他的脚踩在大地上,头脑却在高处飞翔。他们更加清楚,诗人对神秘的诗歌语言的创造更是至高无上的,是一般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所以,能够将诗歌进行到底的,只能是那些真正献身于诗歌艺术的诗人们。同时,世人虽然对诗歌“敬”而远之,但是,诗人的光环却不可避免地飘绕在了他们的头顶,诗意的火炬也总是一刻不停地照在他们黑暗的路上,在他们的左顾右盼或回眸一笑里,诗歌一直在浪漫地行走。

——《巴中文学》2022年第03期“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