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观点 |

女儿五个多月的时候,奶奶来抚松,给她做小棉服,女儿对奶奶剪下的小花布感兴趣,一骨碌翻过来,就要去够,可是还不会爬啊,小短胳膊小胖手,咋也够不到。我们没有拿给她,而是把那块小花布拿到离她更近的地方,鼓励她自己拿到,她用她的脚,使劲蹬炕,竟然向前挪了,离目标近了,又尝试几下,竟然拿到了!后来我们不断挪动目标,她爬行的技能也渐渐纯熟,想拿啥,自己都能拿到,加上我们的赞扬,开心得不得了,即便脚磨起了泡,也不停歇。
在女儿五个月的人生里,第一次体验到“我能”。
小时候,总是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首先想自己怎样解决,而不是求助。
学习上也是如此。
女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英语考试,50分的试卷,仅仅得了23分。挫败感很强,甚至不想提英语,不想学英语,认为自己学不会英语。
我和女儿一起想原因,同样的老师,咋别人成绩好?看看身边的孩子,大多去英语辅导班,我们没去,同时我们也没重视,自己也没学,这是差距大的原因,那怎么解决呢?去辅导班还是自己学?女儿选择自己学,每天在点读机上听读课文,默写单词,我们还做一下学习英语的小游戏。靠自己的努力,英语成绩好,完全没有问题。
再一次证明“我能”。
女儿是尝到“我能”甜头的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成就感,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玩自己喜欢的,所以整个学生阶段,逍遥自在,成绩过得去,大学也不错,关键这一切,都是她自己努力获得的,是一次次“我能”的快乐体验。
有一天晚上,我和女儿视频,发现女儿在校园的湖边,一问才知道,自己在湖边朗读德语呢!
女儿想去德国,自学德语,问她需不需要报个班?都说打算自己先学着试试,现在每天两个多小时用来学德语,我不懂,也不知道咋样,但是我想,如果她有“我能”的信念,那就一定行。
但是很多家长害怕让孩子尝试,尤其有从众心理,别人家的去了辅导班,自己就心慌,感觉自己家孩子落下了,赶快也去,每天孩子上学,周末再去辅导班,孩子以为学习,只有这样才行,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学的好,自然也失去了体验“我能”的机会,家长不信孩子,孩子也不自信,从此走上了补习之路。听很多家长说陪孩子上辅导班的辛苦,但是不敢停下来,不敢让孩子自己试一试。我说我家孩子没补过英语没学过奥数,很多人都觉得我是怪物。我说我家孩子不上晚课不写作业,还有人问我:你家孩子没有自尊心吗?言外之意就是不去辅导班不写作业不上晚课成绩一定不好,孩子能接受这个,就是没有自尊心!问题是,我家孩子有自尊心啊,做啥事都能自己做好,不但自尊还自信啊!
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现自己的潜能,知道“我能”。其实这样的尝试,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成败越无关紧要,一个婴儿,拿到那块布和拿不到,对人生有影响吗?一个小学生,一次考试的好与坏,对人生有影响吗?别说一个小学生,就是高中生又如何?女儿高考模拟都稀里糊涂的,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我能”的信念。
孩子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尝试,大了不敢让他尝试,那他啥时候体验“我能”呢?
别为孩子做太多,只要站在孩子的背后,让他去体验“我能”,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和他一起体验,一起快乐。
其实人生很长,大了,或许体验的事重要了许多,但是成败,放到整个人生,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不管什么年龄,都需要体验“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