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对话杂谈 |
分类: 母女对话 |
女儿回来的时候,除了背着书包,还拎了一袋子书。
我:咋拿回来这么多?
女儿:这不要月考了吗?学校的东西又要折腾回来。哎,天天考试,真不知道有啥可考的?考试有意思吗?
我:人生总是要经过各种考试,要不怎么选拔人才?如果孔子时代就有科举,估计孔子就不用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理念,结果谁也不接受,甚至被陷害,还差点饿死冻死。
女儿:哎,这个孔子,他的治学的思想还行,他有治国思想吗?
我:有仁和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女儿:那有什么用?我想如果真的是对君王有益的,怎么可能没有一个人采用?
我:被不被采用的根由不是有无益处,而是不符合社会现实。各国都想着富国强兵,兼并他国,你却要让人家恢复周礼,谁能接受呢?
女儿:孔子太理想化了,他就像后来那些怀才不遇的诗人一样,总是觉得自己有雄才大略,就是无用武之地,比如李白,比如陆游。
我:所以后来有了科举,你觉得你有能耐,你就可以考取功名,就有机会舒展你的才智。这就是考试的妙处,要不怎么能知道你有无才华?
(哎呀妈呀,终于绕会正题了)
女儿知道下面我要说什么,不再说话。那我也不说了。
后一篇:全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