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真的还不如死了吗?
(2013-04-26 13:06:43)
标签:
教育生活杂谈育儿 |
分类: 初中生活 |
和表妹通电话,表妹说自己的女儿妍妍和姥姥说学习真累真烦,还不如死了!
妍妍是一个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可爱女生,听到这样的话,真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我们往往说极度厌烦的事情的时候,会这样说,还不如死了!可见一个孩子,对学习的情感是怎样的了,已经达到了极度厌烦的程度。
我们的孩子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小学,可是不多时日,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就日渐消退,甚至消失殆尽,不但没有兴趣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极度的厌烦,即便不喜欢,哪怕不讨厌也好呀,这样还可以坚持十来年,可是如果已经是极度厌烦了,却不能改变现状,不得不去受罪,这十几年可怎么过呀!
学习真的那么讨厌吗?死了真的就好吗?
有的时候学习真的很讨厌。没完没了的作业,一次有一次地考试,然后就是分数和名次,父母一遍一遍地督促,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批评甚至惩罚,所有这些,真的很不美好。或许那些学习好一点的,能在考试中得到些许的自信,但是对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还能保持热情,实在太不容易了,更何况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弄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似乎学习就是为了将来的那个好大学,将来的那份好工作,将来所谓的幸福生活,可是这些,即便学习好,谁又能打包票呢?老师和家长面对孩子对学习的厌烦与日俱增,除了强压就是洗脑,如果孩子接受了,或许可以走的顺一些,如果孩子不接受,必然逆反!
想想孩子们的学生生活幸福吗啊?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会感觉幸福吗?我觉得我不会幸福,所以我总是对女儿坦言,我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那个所谓的应试教育时期,真的比现在幸福多了。所以我也总是对女儿坦言,面对女儿的生活状态,我先逆反了,所以我们带着女儿一起逃离出来。可是众多的孩子,谁能有逃离的机会呢?
做老师的时候,每个学期都有听课周,除了自己上课,就要去听课,一天下来,坐在教室里,真的不是滋味,真是腚疼,不仅腚疼,浑身上下哪都疼。前面的老师还能换一换,可是坐在下面的学生,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中午女儿回来,问上午都上了什么,女儿说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历史,我说怎么上了五节课,女儿说早自习上的语文,一个多小时呢!从早晨六点四十开始,一个多小时,一直由各科老师轮流来上,那还叫什么早自习,干脆叫早上课算了。
上周末,女儿兴趣盎然地对我说,周一终于要去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了,因为要考实验操作。女儿把老师印好的操作内容,一一做了一遍,准备地相当充分。女儿把小灯泡点亮了,问躺在床上的我看没看到,我说看到了,真亮。女儿化学实验考粗盐的提纯,女儿研磨、溶解、过滤、蒸发,最后得到了洁白的盐,每一步都做的认真而仔细,每一步都总结经验,边做边说,明天某某环节一定要这样要那样。
女儿上初中三年,初二生物结业的时候,考过一次操作,进了一次生物实验室。这个周一,女儿终于要进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了,怎么能不期待呢?
周一早上,女儿在棉服外面套上了校服,开开心心地,带着憧憬和期待走了。中午回到家的时候,除了失望就是失望,这样失望的情绪都感染了我。每个实验都是进去比量一下,据说总过也没用上2分钟,就出来了。我不知道,这样的学校生活有什么好期待有什么好留恋。
尽管对学习有这样的不满,但是学习真的就一无是处吗?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我就知道一个道理,只要孩子有好奇心,只要孩子有求知欲,只要孩子对学习还有兴趣,哪怕学习的成绩不好,都无所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现在就把学习当作一件恶心的事情,那将来怎么办。所以我像爱护孩子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学校里不能给的,我们要给,学校里不能做的,在家里要做,学校里不好的情绪,要在家里消化掉。对学校里不让人满意的东西,可以不理会,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只要我们不过分出格,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学,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过自己想要的学习生活?世界不是为了你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处处让你满意,学校也是一样,如果别人可以在学校得到快乐,可是你只能得到痛苦,那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所以快不快乐是自己的问题,别指望别人为你做什么!
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有诸多不满,但是死了就真的好吗?
死了好,那怎么还会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呢?因为现在能评价死好不好的人,一定是活着的,所以谁也说不出死的好处来,倒是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知觉没有了思维没有了行动,甚至没有了躯壳,除了活在活着的人的思念里,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怎么还能好呢?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违抗,但是无论如何都不提倡在没有走到生命终点前就提前结束,自己不能,别人也不能。
珍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什么轮回重生,到目前为止,一个都没见过,除了传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呢,让自己享受生存的过程和生存的意义呢?
孩子小,冒出来这样的话,不正是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吗?
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那就和孩子讨论讨论学习哪里不好,我们可否改变,让感觉好一些,死又是怎么好的,如果真的那么好,为什么活着的人没都主动去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孩子的心理是需要疏导的,让孩子体会现在学习是多么幸福,如果我们总是悲观地看待问题,那么整个人生都会苦不堪言,所幸的是,我们总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找到活着的理由。比如妈妈带孩子是辛苦的,可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妈妈就是幸福的;我们每天工作是辛苦的,可是当我们拿到属于我们的报酬的时候,我们是幸福的;可能我们家的生活不很富裕,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其他的人着想,让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快乐,我们也可以是幸福的。同样有时候感觉上学是痛苦的,可是和那些走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学校的孩子比,我们是多么幸福,不和他们比,和妈妈从早到晚要赚钱要照顾全家的吃饭要管理孩子的学习比,是不是也幸福多了。正如女儿说的那样,人生中会有哪个阶段能像学生阶段这样幸福,只要把学习这一件事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还能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花最多的钱!真是这样,人生中的哪个阶段能这样幸福呢?如果这个阶段都是苦的,那人生还会有幸福吗?
为了作业上的几个叉叉,为了一次考试的低分,为了老师的一次批评,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是多么得不偿失!努力让孩子有兴趣有动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努力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享受生活,怎么都比死了好,不是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