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制造出一些场景让孩子去体验,仿佛这样就学会了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其实这都是教育的误区。
我们应该做的是,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乘坐公交车,或者步行,只要是生活中必须的,那就要去做,无论是否有私家车。这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私家车的人家毕竟不是绝大多数,难道那些天天坐地铁、挤公交的都是苦命人?观点不成立。自己背书包上学去,是多么令人自豪的一件事,为什么也要把这想成苦差事,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的书包的分量减轻点,给孩子快乐,就要把多余的书本、习题册、还有各种各样的竞赛考试去掉,让孩子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去。
我家女儿已经上中学了,还穿着表姐剩下来的衣服和鞋子,用女儿的话说,这么好的东西扔掉,简直就是浪费!我想穿上别人的旧衣服,似乎也和苦日子没有关系吧。
真正感觉到苦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是家长的自尊心在作祟,害怕人家笑话,比不上人家会跌分,孩子懂什么。
如果我们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就让孩子一起和我们享受美好的生活,没有必要刻意去吃苦,也没有必要为孩子背了次书包,挤了一次公交车而叫苦不迭,这就是孩子的生活,孩子就应该这样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