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
(2008-12-02 13:01:05)
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教育理念逆反心理教育 |
分类: 女儿在小学 |
某日,看电视,没头没尾的看了一个老师的讲座,也不知是讲什么,但是里面提到了一个家庭教育的事例,大概是说教育的理念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家庭气氛也不同,为什么你的家庭乌烟瘴气,人家却其乐融融呢?原因就在于此。他把教育的理念分成三种,一是管教,二是互教,三是不教。
一次在朋友小聚的时候,我就说了这个老师的观点,结果敏感的朋友立刻说:“你一定是第三种了!”我笑笑,说:“还没有达到,但是‘不教’是我的目标。”
其实,那个老师说的非常对,如果你认为孩子一定是要管的,并且在生活中以管教为主的话,那么家庭充满火药味是一定的,家长的管理欲望,和不管就完全不放心的态度,好像孩子不管就不会成功的观念,同孩子日益增强的逆反心理,形成鲜明的矛盾并激化。
互教自然可以其乐融融,孩子在教家长的过程之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记得女儿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做老师,总是把我们几个大人叫过来做她的学生,把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教给我们,有一次,姥姥在听课的过程中睡着了,女儿就严厉的说:“姥姥同学,上课的时候不能睡觉!”我们全家都笑了,现在还经常把女儿的话当作“名言”,一看到姥姥看电视的时候睡着了,我们就说:“姥姥同学,看电视的时候不能睡觉。”
不教,在很多人看来,这怎么可以呢?玉不琢不成器,更不要说孩子了。可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走向独立,如果总是不能离开我们的手的扶持,孩子怎么能长大呢?
虽然这三种方式,并存在现在的家庭中,但我觉得,把他们作为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更好一些。
第一个阶段是管教。一个小孩子刚刚出生,这个时候就互教或者不教,是不可能的,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管教。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对世界的认识,都需要我们的管教。这个时候的孩子也没有什么逆反心理,很愉快的接受我们的管教。可是有很多时候,这个最需要管教的阶段,却被认为不需要,任由孩子的自然发展,结果后来就很容易出问题。教子弟于幼时,是非常重要的。吃喝拉撒睡是必须要管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培养,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鼓励去做,什么不鼓励去做,什么危险什么安全,这些都是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必须从小获得。
第二个阶段是互教。这个阶段是和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可以了,一来可以培养孩子求知欲,也可以使孩子的表现欲得到很好的满足。还可以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当然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完全没有了教,互教,自然是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这样我们既可以达到教导的目的,还可以让孩子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自己长大了,都可以做父母的老师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不教。女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不负责给她收拾书包,饭要自己吃,学要自己上,习要自己学。到目前为止,在学习上,我觉得我几乎做到的不教。我的理念是 “最好的教就是不教。”
孩子要学习,要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现在无论是我们的家庭还是学校,仿佛都担心,一旦给了孩子自主的机会,孩子就会如脱缰之马,所以害怕放手。孩子不能有课余时间,即使有,也要马上做卷子,老师也不断的给孩子加码,仿佛闲着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
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出了一些问题,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是把教育的三个阶段弄的混乱了,本来该管教的时候,放任不管,该放手的时候呢,又怎么能放得开呢?“管教、互教和不教”作为三种方式也好,作为三个阶段也好,都可以出现交叉的现象,只是不同的阶段,三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罢了。孩子一天天长大,管教就会逐步退出主导地位,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管教是必须的,为了我们全家的幸福快乐,互教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教逐渐成为主旋律,这是家庭教育的大趋势。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放手,不要等到孩子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的时候,还不舍得放手或者不敢放手,那样势必影响家庭成员的正常沟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管的时候,一定要管好,要放的时候,一定要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