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机溅起的“喜讯”
(2008-11-25 14:05:30)
标签:
2008年12期身边人杂谈 |
一只手机溅起的“喜讯”
□顾桐
一个城里人到山里乡间远足。如厕时,那插在裤兜已爬至兜沿的漂亮手机,顺势滑落厕池。他一声惊叫、一声叹息间,这只刚买不久、款式新颖、价值5000余元的手机,便终结了它服务于他的使命。悲哀大约并不属于这个城里男人,因为手机的更替在城里已是一种时尚,回去再买一只便是;悲哀大约在于这只手机,它的生命如此短促!它的结束如此难堪!
一只昂贵的手机掉入厕池,溅起的当然不仅仅是一池的难闻气味,还有这个小山村奔走相告的“喜讯”。我不是说山里人缺乏同情和不具善良,而是说,面对一个既成的事实,贫困而淳朴的山里人珍爱“天物”并油然而生关于“发财”的想象。
这个闭塞得近乎隔绝的山村,对于钱的概念,还一直盘桓在百元上下。一只5000多元的手机,不啻惊天动地,其巨大的诱惑实在是语言难以表述。城里人走后,整个村子(20余户人家)投入行动,男女老幼绑就竹竿、弯出铁钩、沉下网子,总之,一切可以想到的打捞办法都在建议与使用中。甚而,他们在打捞前,聚在厕池边还开了一个简短而务实的小型会议,对这只一旦捞上的手机在变卖后,预先做一个公平的合理的财富分割。
其实,他们忽略了重要一点:采用种种“以巧取胜”打捞手机的办法,在深达三米的粪池面前根本无济于事。忙碌了三个整天后,除搅得一池粪水不断弥漫起恶臭外,那只手机理所当然地没有浮出池面。
人们散去,开始淡漠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诱惑。这时,另一个人出现了,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直截了当地说,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舅舅。应该承认,他是一个乡间的智者,他早先已临厕池判断,别人一切的努力都会无功而返。该他出手了,他将笑傲他的乡亲。他知道,得到这只手机正确的办法只有一个:掏干粪池。
直线思维,常被人说成蠢笨。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直线便是直接,蠢笨也是聪明。舅舅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掏粪工程,一副担子,两只粪桶。过程极其辛苦,然而,希望充满美妙。毕竟,这是一个价值5000余元的物什,这是一个财从天降的美梦!在舅舅全部的生活经验里,这样一个关于金钱的数字是从未承受过的。在这里,要略去整整八天的枯燥的劳作过程,近200担粪水在双肩上淌过……终于,在第九天的午后,厕池见底,那只挂满污物的手机毫无悬念地躺在粪池的一角。
像一切的太过惊喜、太过激动的心理状态一样,走过高点而会下落,此时,我的舅舅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陷入欣喜若狂,他甚为平静。烈日下,他坐在厕池边,点燃一支香烟,像一个疲惫的猎手欣赏着已被俘获的猎物。在这里,也不必高尚地描绘我舅舅的心情,他事后回忆说,那一刻,他有些眩晕,被眼见的幸福所簇拥,只看到一摞厚厚的钱币,生出翅膀向他飞来……
凡读到这篇文字的读者,都会知道,悲剧早就预设不可避免。一只手机、一个精致的电子产品,在粪水里浸泡十数天,哪里会有复生的希望!这个一般的常识,我那知识只停留在田间地头的舅舅绝不知道。他以为一切的物品,都如掉在泥塘中的萝卜,拾起擦擦就可食用。事情就是这样:在舅舅将这只手机清洗净,几番摆弄,没有声响,再送到县城维修,终于,被那些翘着秀气鼻子的手机维修小姐们,以职业眼光判定了它的“死刑”。同时,她们对这只手机为何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莫名其妙。
这个故事,是上月母亲回老家时听妗子讲的。回来后,母亲又讲给我听。讲时,母亲眼里泪光闪闪,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可怜你的舅舅,傻呀不傻!”我那15岁的脖子上已悬挂了一只灵巧手机的女儿,并不为她姥姥哀伤的陈述所感动,只是咯咯地笑弯了腰。我问母亲,现在那只手机呢?母亲说,还在你舅舅家的窗台上放着,下边衬着一块好看的花布……
(沛然摘自《太原日报》)
□顾桐
一个城里人到山里乡间远足。如厕时,那插在裤兜已爬至兜沿的漂亮手机,顺势滑落厕池。他一声惊叫、一声叹息间,这只刚买不久、款式新颖、价值5000余元的手机,便终结了它服务于他的使命。悲哀大约并不属于这个城里男人,因为手机的更替在城里已是一种时尚,回去再买一只便是;悲哀大约在于这只手机,它的生命如此短促!它的结束如此难堪!
一只昂贵的手机掉入厕池,溅起的当然不仅仅是一池的难闻气味,还有这个小山村奔走相告的“喜讯”。我不是说山里人缺乏同情和不具善良,而是说,面对一个既成的事实,贫困而淳朴的山里人珍爱“天物”并油然而生关于“发财”的想象。
这个闭塞得近乎隔绝的山村,对于钱的概念,还一直盘桓在百元上下。一只5000多元的手机,不啻惊天动地,其巨大的诱惑实在是语言难以表述。城里人走后,整个村子(20余户人家)投入行动,男女老幼绑就竹竿、弯出铁钩、沉下网子,总之,一切可以想到的打捞办法都在建议与使用中。甚而,他们在打捞前,聚在厕池边还开了一个简短而务实的小型会议,对这只一旦捞上的手机在变卖后,预先做一个公平的合理的财富分割。
其实,他们忽略了重要一点:采用种种“以巧取胜”打捞手机的办法,在深达三米的粪池面前根本无济于事。忙碌了三个整天后,除搅得一池粪水不断弥漫起恶臭外,那只手机理所当然地没有浮出池面。
人们散去,开始淡漠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诱惑。这时,另一个人出现了,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直截了当地说,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舅舅。应该承认,他是一个乡间的智者,他早先已临厕池判断,别人一切的努力都会无功而返。该他出手了,他将笑傲他的乡亲。他知道,得到这只手机正确的办法只有一个:掏干粪池。
直线思维,常被人说成蠢笨。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直线便是直接,蠢笨也是聪明。舅舅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掏粪工程,一副担子,两只粪桶。过程极其辛苦,然而,希望充满美妙。毕竟,这是一个价值5000余元的物什,这是一个财从天降的美梦!在舅舅全部的生活经验里,这样一个关于金钱的数字是从未承受过的。在这里,要略去整整八天的枯燥的劳作过程,近200担粪水在双肩上淌过……终于,在第九天的午后,厕池见底,那只挂满污物的手机毫无悬念地躺在粪池的一角。
像一切的太过惊喜、太过激动的心理状态一样,走过高点而会下落,此时,我的舅舅并未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陷入欣喜若狂,他甚为平静。烈日下,他坐在厕池边,点燃一支香烟,像一个疲惫的猎手欣赏着已被俘获的猎物。在这里,也不必高尚地描绘我舅舅的心情,他事后回忆说,那一刻,他有些眩晕,被眼见的幸福所簇拥,只看到一摞厚厚的钱币,生出翅膀向他飞来……
凡读到这篇文字的读者,都会知道,悲剧早就预设不可避免。一只手机、一个精致的电子产品,在粪水里浸泡十数天,哪里会有复生的希望!这个一般的常识,我那知识只停留在田间地头的舅舅绝不知道。他以为一切的物品,都如掉在泥塘中的萝卜,拾起擦擦就可食用。事情就是这样:在舅舅将这只手机清洗净,几番摆弄,没有声响,再送到县城维修,终于,被那些翘着秀气鼻子的手机维修小姐们,以职业眼光判定了它的“死刑”。同时,她们对这只手机为何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莫名其妙。
这个故事,是上月母亲回老家时听妗子讲的。回来后,母亲又讲给我听。讲时,母亲眼里泪光闪闪,不断重复这样一句话:“可怜你的舅舅,傻呀不傻!”我那15岁的脖子上已悬挂了一只灵巧手机的女儿,并不为她姥姥哀伤的陈述所感动,只是咯咯地笑弯了腰。我问母亲,现在那只手机呢?母亲说,还在你舅舅家的窗台上放着,下边衬着一块好看的花布……
(沛然摘自《太原日报》)
前一篇:生活在大城市的30项成本
后一篇:有情人终成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