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发表于<<文史哲>>2008年第二期,对该刊允许此处转载,表示感谢!
一、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至迟在距今5000-4000年前铜石并用的马家窑文化时期,河流的文化生命即以审美的形式非常生动地表现于彩陶上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着美丽、柔和、对称的水波形纹路,这标志着河流的文化生命的诞生。彩陶的水波纹是古人对自然的抽象再现,是对河流或水对于人类的限制性的突破和超越,表现了人类精神的自由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河流的自然生命或自然存在形态对人的限制越来越小,它的文化生命的意义越来越大,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进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河流的文化生命在哲学、语言文字、人生等方面都有所表现,塑造、激发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并促进了它的成熟。
二、河流的文化生命在上古人们对于水的认识中的表现。八卦可视为《周易》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分类。其中“坎”为水,兑为泽,实际上也是水。李道平说泽为“坎水半现”[1];《国语·周语下》说“泽,水之钟也”[2]。如果从基本取象上看,坎、泽都为水,则八卦可以说只有七卦。为什么八卦中有两个水卦?这可以说与先祖的生活环境有关。夏商周之际,中原地区有大量的河川沼泽,这些水域在为先祖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形成了交通、防洪、垦荒等方面的挑战。他们对于水的不同认识反映到八卦中,便形成了坎、兑二水卦以及关于卦爻辞的各种说明。《周易》中,坎为河水、雨水、一般的水,兑为泽,为湖水、沼泽之水[3]。据《尚书·洪范》记载,武王克殷后向殷商遗臣箕子咨询经国大计。箕子提出的“彝伦攸叙”的第一条即“五行”;五行以水为第一[4]。箕子说“水曰润下”,表达了对于水的性质的初步认识。六府三事中,水也处于六府之首。这些都可视为治水实践的升华。五行的方位是木东、金西、火南、水北、中央土;八卦的后天方位是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乾西北、坎北、艮东北。水在二者中都处于北方。同时,水也与西方有关。五行方位西方为金,按照生克顺序,金生水,这表明了西方与水的联系。八卦中西方为兑,兑为泽,泽也是水。五行、八卦中水都分布于北方、西方,是中国西高东低的地理形势在古人认识中的反映。郭店竹简《太一生水》篇说“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5],可谓对中国西北高东南低的最早认识。对于中国的地势,《淮南子》提出了一个神学说明:“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6]可以说,五行八卦关于水的认识包含了上古地理学知识。
后一篇:论河流的文化生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