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王恩洋对冯友兰《新理学》的批判及其对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一)

(2008-04-03 22:21:01)
标签:

杂谈

本文发表于《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一期,对该刊允许此处转载表示感谢。
 
 

冯友兰《新理学》出版后,王恩洋发表了长达8万字的《新理学评论》[1],对《新理学》展开了上世纪40年代最为系统的批判[2]。这个批判至今未为学界注意,所以,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二人的分歧,不仅能进一步完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界的知识图景,而且对于审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

一、理、气与真际

(一)“真元之气”并不存在  在《新理学》中,冯友兰提出了“真元之气”的概念,指构成事物的最后的“绝对底料”。“真元之气”舍弃了一切性质,是一个“逻辑底观念”[3]。王恩洋认为,冯先生既说真元之气没有任何性质,是一个纯逻辑的概念,又说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便不能不矛盾。既然照他所说,气必须依照存在之理,否则便不能存在,则气没有自性,不能独立存在;又由于气须依照存在之理而有,则气在未依照之前便不存在,又何以能依照呢?其次, 冯先生说气在依照任何理之前,必须先依照“动”之理。因为依照也是一种“动”。也就是说,气在依照存在之理而存在之前须先依照动之理,这意味着气尚未存在,即已能依照,这也是矛盾的。再次,“真元之气”在冯先生的体系中并无存在之处。它不同于理,不属于真际;也不是气与理的结合,不属于实际;又不是实际的事物,所以,“独立自存无始无终永久常有之真元之气绝对无有”[4]




[1] 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曾就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支那内学院,创办过龟山书房、东方文教院。其思想特点是调和儒佛,于佛学尤精唯识。《新理学评论》1942年写成,1943年出版,1947年再版。该书为线装本,装订为一函一册,为“东方文教研究院丛书”第三种,由东方文教研究院出版部印刷,该院办事处总发行。此书作为普通古籍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线装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九卷收录有该书。本文的引文即根据此《论著集》,并与北图所藏线装本《新理学评论》进行了对照。

[2] 据王恩洋《新理学评论·跋》云,此书曾寄于冯友兰,冯在回信中对于他的批评未置评论,只说自己有《新理学在哲学中之地位与方法》一文,读之即可释疑。王恩洋认为,该文并不能解答自己的批评,见《新理学评论》,《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九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7页。

[3] 冯友兰:《新理学》,《三松堂全集》,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48页。

[4] 《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九卷,第306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