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律诗前四字、后三字平仄规律

(2013-06-28 19:38:37)
分类: 诗词语言

      格律诗前四字、后三字平仄规律   陈宗显
      格律诗标准格谱出现之后,有“一三五不论”之说,但是有个前提,就是:不可出现“孤平”、“三平尾”,尽量避免“三仄尾”。这样格律诗前四字、后三字出句对句的平仄,就有一个规律。
          一、前四字规律
    格律诗有个说法,“二四六分明”,就是说,二四六须要符合平仄;不符合必须拗救。因为,
古人说“二四六”是格律诗的“节奏点”。前四个字,原正格谱出句为:

1、二四为“…平…仄” 的,一共有4种变化形式:
      
 仄——对“仄仄平平” 最好,也可对“其它3种”。
     
② 仄——对“平仄仄平” 最好,也可对“其它3种”。

       ——对“仄仄仄平” 最好,也可对“其它3种”。
      ④ 仄——对“平仄平平” 最好,也可对“其它3种”。
2、二四为“…仄…平” 的,也有4种变化形式:
      ① ——对“平平仄仄”,也可对其它3种”。
     
② 平——对“仄平平仄”,也可对其它3种”。
      ③ 仄——对“平平平仄”,也可对其它3种”。
      
④ ——对“仄平仄仄”,也可对其它3种”。
          二、后三字规律
     后三字原始形式有下列 4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变格形式有“仄平仄、平仄平”
 
1、出句不入韵的(出对句,平仄对立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
      ② 
平仄仄——仄平平。
 2、
首句(平收)入韵的(对句:在平仄对立关系的基础上,两头颠倒)
      ①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出句是原初句
①末尾三字“仄平平”,句脚前两字平
                             换位。)
 3、变体的(原出句末尾为“平仄仄”,对句对“仄平平”。这种仄脚句式句脚之前两字,平仄颠倒,古人已算特殊律句
      ① 仄平仄——仄平平;(原出对句末尾“平仄仄——仄平平”。出句变化,对句不变)
      ② 仄平仄——
平仄平。(原出对句末尾第2、3字,平仄颠倒;对句也相应颠倒 
         ……………………………………………
 
          举例(与上篇顺序符号对应)
         一、前四字规律
1、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已亥岁感事》)
   ②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④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2、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有感》)
   ②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

   ③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二、后三字规律
1、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2、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绝句》)
   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③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王力注】上句不算孤平,算拗句,不救,尽量少用。仄韵诗,可救。
3、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