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二月河的小说和据此改编的电视剧

标签:
时评 |
分类: 阅读 |
http://dingyue.nosdn.127.net/ozmr33WxoOkAcVfdVJ=xlGFKXtKLpEDWjckrkL74pP4sS1544870234700.jpg
二月河是凌解放的笔名,是他年满40岁、正式出版《康熙大帝》第一卷时,才首次使用的。他当时想的是:自己创作的是长篇历史小说,而自己的名字叫凌解放,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二者有点不协调,于是想改用一个笔名,最后用了二月河,取冰凌融解之意,也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祖。
二月河的小说其实很好看。那种认为他写了帝王小说就是讴歌主子奴才的看法,其实要么是无知,根本没看他的小说,要么是蠢或嫉妒。
王朝的循环,千年的变化,人的进取与腐坏,聪明装傻与笨拙,大情怀与小算计,他统统都写了,凡是冠冕堂皇的事物,在他小说里,满满的讽刺和揭露。
二月河写的帝王将相小说,也是《红楼梦》手法,明褒暗贬俯拾皆是。很多地方也需要反过来看。
小说里写行贿,和珅收到的礼物来自地方大员,他们随随便便送的,可是李斯遗物战国古剑,抵得上几百亩庄园了。“和珅至此才算知道总督巡抚这等诸侯的手面。直是府道厅级官员们梦想不到的阔绰!”(《乾隆皇帝》第五卷第七章)
尤其是写一枝花的来龙去脉,这个天下大案的主角是个女人,什么过错都没有,就因为是个美女,于是她被侵犯,被污蔑,被损害侮辱。引一下原文:
镇上无赖们三天两头约好“到庙里看‘一枝花’去”,“去跟菩萨提亲”!老爷岭上土匪罗家驹也扬言“倾寨去抢压寨夫人!”白天无论走到哪里,后边都跟着些痞子,说些不三不四的痞子话,晚间院中丢砖抛瓦撒土掷灰地吓唬人。后来,两起子恶少在唐河岸看她浣衣,自己伙里匕首相见,当河滩捅死了两个。官司打到桐柏县,那县令胡斯恒是个正经道学,判词也写得出奇:
“桃李艳色出墙,焉得不招蜂蝶?宋玉邻子窈窕,遂招登徒争风。天生尤物,骇世惊俗;红颜祸水,流毒僻壤。……既得一枝花浪名,必非守贞之女,在国倾国,居城倾城,患乡扰邻,其皆由此而起。”
“打架闹事的不究,毁伤人命的不问,却判易瑛枷号三月。”世道污流,最终官逼民反。
在别的所谓纯文学小说还奶子和屁股把女人当成玩物觉得应该先满足村里男人的时候,二月河直截了当辛辣无比写了对女性的迫害。把那些荒诞的丑陋卑劣揭露显现出来。他是个有温暖人性的作家。
有时候吧,别看一个知识分子或文化人满口平等民主,其实怎么对待女性,最能检验骨子里的本色。
二月河对那个时代的丑恶世相,时时都在抨击讽刺。所谓的帝王心术权谋斗争,也根本不是中国特有的。古今中外一概如是。
先有鬼蜮人心,尔后才有文学的表达与展示。了解那些坏的,阴暗的东西,能帮助我们变得聪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先得自己活下去,懂得了保护好自己,活得好,不被人利用,不掉坑,才有能力去发一点光热,多行好事。
此外,他的小说能够受欢迎,还是因为把故事讲得很精彩,甚至比历史本身还精彩。这一点很牛。
他写康熙皇帝还放不开手脚照着历史资料叙述,过于老实。写雍正皇帝渐入佳境。到了写乾隆皇帝,可以说是到达化境,虚实故事,运用自如。
二月河小说常常把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例子重新编排,乾坤大挪移,方便塑造人物情节编故事。绝大部分都是真有其事,被他移花接木以后绝妙搭配。这一点又深得《三国演义》的说书笔法。
某封疆大吏一直报朝廷赈灾。后来另外一个臣子闲闲提到一笔,某地貌似霉烂谷子了。皇帝骤然醒悟,马上调晴雨表查情况。一桩惊天大案被揭开。真正的耳目,恰恰就是日常生活里聊得上的话题。愈客气则见外,直接驳斥多是当心腹在用。康熙南巡爱住江宁织造府,就是这个情况。
大仲马、曹雪芹等影响了金庸。金庸影响了二月河的皇帝小说。二月河的帝王小说,尤其是浓墨重彩写“九王夺嫡”的故事,影响了一大批宫斗小说,最后这些小说变成清宫后宫影视剧。那一批网文写手,都靠着挖他的故事线索吃饭。
他写出了人世间的复杂,写出了那些最聪明的头脑,和他们所追求功名利禄的心。
借用他小说里一个叫马二侉子的诗:“君不见世人生就妄想心,妄想心!黄金楼台地铺银,高车怒马奴如云,娇娃娈童锁春深。”妄想心是世人的顽固不化欲火焚身,读读小说反倒起到一点泼冷水作用。
写聪明博学的纪晓岚被贬官又起复,这当中纪晓岚望着平时熟悉的朝堂,熟悉的同僚官员,只觉得“秉风雷之性,怀刀斧之心,却又具菩萨之相。”把官场人性揭发的淋漓尽致。
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晚年的荒淫和恋栈,还有后宫贵人的骄奢淫逸,二月河简直毫不客气,更是写得直白。
搞历史研究的有一部分看不惯作家们写的历史小说,其实纯粹属于自作多情。这就是两个行当。文学创作不是为历史服务的,是独立的。
读书使人明白人间众生相,得一片清凉,聪明而正直,摆脱非此即彼傻白甜。那些读了以后痴迷不悟的人,变得更加妄想贪婪,捣鬼谋私,乃是自误。
当然了,我喜欢他的小说,但不等于赞同他的所有观点。二月河有一年提出“如今我们这么大的国力、财力,可以集中一批有识之士和专家,对于我们自身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把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宗教、民风民俗等文化分成板块进行研究,可以造就一批文化工程,类似于《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可以成就一大批权威性的文化大家、文化巨匠。”
我当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不需要现代版四库全书》,反对这个提议。
因为我觉得吧,文化领域的事,有其自身规律。社会高度发展也不意味着文化就高度繁荣,富有竞争力,有物质保障和公平的奖惩机制,有宽松的环境,就够了。想要靠修书成就权威的文化大家,那是南辕北辙。如果是官方出面,当然有权威,但是否能成就出文化大家,就不好说了。
这些年来学术腐败严重,文化社科界是重灾区,以行政权力担当起领头羊职责,但仅委派几个学生打工,便凑成套书大系,养成“学霸”“学阀”的,不胜枚举。如果是民间举动,也没那个实力。
在永乐、康熙和乾隆的年代,编纂宏大文库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文治大事。有设修书总裁,配助手,选用天下读书人里顶尖的那一批,多半是文坛领袖或兼顾着文臣之首,汇聚文化之外,还有控制笼络文人之意。
就说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吧,民间传说中风靡万千,人品良好的纪晓岚也只是个总纂官。真正的正总裁、纪晓岚的顶头上司,是赫赫有名的大贪官和珅。他们的第一原则就是揣摩圣意,再对征集的图书加以审查、裁剪、挑选、焚毁等,对文化的损伤和扭曲之处,数不胜数。不是什么好例子。
二月河先生今已远去,告别人间。我觉得不妨说说真心话,他生活中有的话就是场面话,不能听。但他的小说,是真的值得看,尤其是《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两套。他和金庸一样,属于真正让我们享受阅读的作家。感谢他带给我的读书乐趣。
让二月河声名大震的,是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但首先被拍出来的,实际上是他第二部历史小说,也是他平生最满意的作品——《雍正王朝》。
据前央视台长杨伟光回忆:胡玫刚拍完《雍正王朝》时因题材敏感没人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后来是经高层首肯才得开播。2009年早春,该剧甫一播出便击中了社会情绪,创下了16.7的收视记录。接下来,便是2001年创下古装正剧又一个高峰的《康熙王朝》。
二月河是因《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为人所知的。但他回顾一生,说没有吹过自己是历史学家,“我就是个普通人。”
《雍正王朝》导演胡玫回忆说,当年“我们约好了在国际饭店的顶楼见面,我想听他谈谈对改编电视剧的要求。他说没啥要求,想咋拍就咋拍,俺不懂电视剧。”胡玫还记得二月河从未吃过自助餐,让她教会他怎样做才对。“千万不要闹笑话,碗和盘子该怎么端?”
二月河没提意见的《雍正王朝》豆瓣8.9分,另一部《康熙王朝》9.1分。
http://dingyue.nosdn.127.net/rseDlVGAm=rTmrrnJDOvtQa5vdjnACkTSRJEM66b3iPP71544870234703.jpg
现在想想,这些年看了这么多古装剧,那个古装正剧的黄金时代,似乎再未出现过。
无论年龄,无论圈层,剧集引发的关注和讨论,这两部古装经典几乎让所有人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共情。
但这之后,古装正剧的时代过去了,宫斗剧的好时代来了。
最新的消息是于正的宫斗剧《延禧宫略》卖到了90个国家,登顶全球电视剧第一位。
http://dingyue.nosdn.127.net/SGvQiwUZRAOkRBpT6br9mphpkudHXhepmI72CzZpxxVA31544870234703.jpg
对于二月河去世,于正悼念道,“看到二月河老师去世的消息很难过。我们文人一生,再多的名和利,终究还是要回归精神世界的。” http://dingyue.nosdn.127.net/UVrsSh88pbAU8RtTm7aHKo0JEw6KExewZTRzFPakCrgPp1544870234703.jpg
“用公家稿纸干私活”的历史小说家二月河
历史小说家二月河的一天曾是这样的。
简单来说就是:白天上班,晚上写稿。这也是没办法,那时候二月河夫妻的工资加起来是80块。
当时二月河天天晚上10点开始写作,写到凌晨3点睡觉。早晨7点半,天蒙蒙亮他就起床点煤炉子煮粥,然后骑自行车买个烧饼吃,到单位上班。晚饭后睡两个小时,到晚上10点他再起来写作。
后来已经闻名天下的二月河做讲座的时候回忆过,“当年在写《康熙大帝》第一部的时候,夏天热得不行,手边上的汗沾着稿纸,把稿纸弄湿了,最后用毛巾把它缠起来,那不是更热吗。但是能够吸一吸汗,两只脚都泡在水桶里面,每天晚上都是干到两三点,冬天冻得很,但是都坚持下来了。”
http://dingyue.nosdn.127.net/SdFO3i4cH6xes7Uv1ibGMApGqkr5IL0P4CkxFd9jYYYXA1544870234703.jpg
就这么写出了《落霞》三部曲的第一部《康熙大帝》,然后接着写雍正、乾隆。
对于二月河的小说成就,从文学庙堂到草根江湖向来争议巨大,但从通俗小说的意义上,二月河当然取得了成功。
二月河谈自己的创作说,其中的人物,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是活泼泼,是跳出来和你交流的,那我二月河就算写成功了;如果你看了小说,觉得这些人面目苍白,是躺在书上面的,那我的创作就是失败了。
他还比较过自己和金庸先生。
说有一年去香港,和金庸先生见面。他认为金庸先生是天才,二月河只能算人才。“金庸先生写的武侠小说,明明知道他写的内容是虚构的,但你还是不怀疑他,喜欢他,你说金庸是不是天才?”
“但二月河的小说不行,你必须知道北京城每年要吃400万担粮食,没有400万担粮食北京城就要乱。说粮食你就得说漕运,说漕运你就得说黄河。你们看电视剧,经常有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进了酒店,掏出一锭银子,说“拿酒来”。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一锭银子当时可以盖一间屋子,没有人这样花钱。”
对历史细节斤斤计较的二月河到底是不是优秀的历史小说家,配不配得上当下的评价?我没有资格评价,但很少人会问一个问题:写康熙、雍正、乾隆的三部小说,为什么要叫——“落霞三部曲”,这难道不是历史书中写到的“康乾盛世”吗?
二月河自己的解释是:一个不能产生创造力的社会,即使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推动它前进,“戊戌变法时期,西方文明已经大量进入中国,在那样的情况下,光绪皇帝的变法还是失败了,指望200年前的康熙、雍正或是乾隆把中国导入一个工业社会,更加不现实。”
所以,他才将自己的这三部帝王小说定名为《落霞三部曲》,寓意不言自明:这是一个王朝留给世间最后的绚丽背影,宛如落霞。其后清王朝气数渐尽,如同落日,再无余晖。 http://dingyue.nosdn.127.net/VBuB2U75Yv=dB8=6RP41qxKNF63ZlwghHsUBXIfveJlri1544870234703.jpg
《康熙王朝》错漏连篇,可还是成了经典
和对二月河小说评价一样参差不齐的,还有对他的小说改编历史剧的评价。尤其是《康熙王朝》。
对于《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业界的评价一直和坊间迥异,豆瓣评分前者是0.2分胜过后者的,但在业内后者的评价却明显领先前者。
《雍正王朝》的制作班底堪称豪华,导演胡玫,总编剧是刘和平,除了唐国强饰演的雍正,老戏骨焦晃饰演的康熙皇帝至今令观众称赞不已。
http://dingyue.nosdn.127.net/09J97XHZLO8iJ3VAFc49t6T6UDHmGj6ocuyc78t1g1Vx31544870234703.jpg
后来该剧的艺术指导独立执导了多部历史正剧,他就是被称作古装正剧第一人的张黎。
这些作品包括《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向共和》和被称作历史正剧最后辉煌的《大明王朝》。 http://dingyue.nosdn.127.net/AlBSPylEK19Vavx7qc5JiI4xMf=nlQ73yDL5DPr1l1pe01544870234703.jpg
这群真正的精英创作者打造出了一部充满能量的作品,用该剧导演胡玫的话来说,《雍正王朝》的主题是「当家难」,编剧刘和平则说:「《雍正王朝》的主题是国与家的矛盾。
而在普通观众看来,该剧对于帝王心术、宫斗诡变、权谋机变的精彩表现,完全碾压了美剧《权力的游戏》这样的浩瀚巨作。
而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在二月河笔下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二月河曾说过,“说是九子夺嫡,实际上连康熙只有4岁的小儿子,都卷入到了这场斗争。康熙临终时口齿不清,说‘传位四……四阿哥’。下面跪着的皇子们就起哄,有人说传的是十四阿哥,有人说是四阿哥。皇子们当场就分成了两派,第二十四阿哥只有4岁,跪在最前边,他童言无忌,大声说‘我听清了,皇阿玛说的就是传给四阿哥’”。
http://dingyue.nosdn.127.net/zfC9iMfkzvTI1Yr2PbGRXKwKEkfuDPXnVZ13RIRpAKyYH1544870234703.jpg
即使如此,剧集依然出现了巨大的历史争议。
尤其是大结局时见雍正驾崩后空荡荡的龙椅上浮现的那几行文字:
“据记:新帝(乾隆)继位时,国库存银已超过五千万两。而人们不应忘记的是,十三年前雍正皇帝继位之初,大清国库的全部存银不足七百万两……”
http://dingyue.nosdn.127.net/as65mxPlLcc90wqLchWSQ5Eu7c3OAjPqTuFW2sJ==RMWh1544870234705.jpg
历史学家秦晖指出:康熙末年国库存银是八百万两,而非不足七百万两。
雍正末年,国库的存银一说三千万两、一说两千四百万两,总之并没有五千万之巨。
但相比接下来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历史错误又显得不值一提了。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康熙王朝》每一集都有历史错误。
http://dingyue.nosdn.127.net/SPuVEdb5j8MEgqdvs8jKuvPnZu0XAFzy31EF=YarI1mNH1544870234705.jpg
例如斯琴高娃饰演的孝庄太后在剧中谈到撤藩时说:“这耿精忠六十有二了,吴三桂也是五十有八了。”而实际上吴三桂叛乱时(康熙十二年),已经61岁,尚可喜70岁。耿精忠继承王爵,时年不过30多岁。
但剧集依然成为了经典,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再拍不出《康熙王朝》,观众却念念不忘?
或者可以这样说,观众对于《康熙王朝》的记忆越深刻,它就越能衬托后来历史剧们的狗血和狼狈。
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狗血和狼狈,那部在当年热播时备受争议的剧集,才能其后的悠悠岁月营造的会议滤镜下,不断给予观众某种恒久和遥远的回味,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
《康熙王朝》的精彩,在于它完整地把康熙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也在他大起大落人生中直面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http://dingyue.nosdn.127.net/aBDX=sAUVtfP7gjKfsZ8UfDhY3aByAtTYwijpXgeMQ7ha1544870234705compressflag.jpg
无论历史人物真实如何,至少在历史剧的人物塑造、情感渲染、人性矛盾等方面,后来的历史剧再难出其右。后来也再难找到一部历史剧,在一部剧集中塑造出顺治、康熙、孝庄、索尼、鳌拜、索额图、明珠、周培公、李光地、魏东亭、姚启圣、容妃、蓝齐儿、苏麻喇姑、伍次友等这么多鲜活的人物了。
而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帝,更成为后来者再难超越的经典。 http://dingyue.nosdn.127.net/z9TzoU0wcRqilazduhYlgtIpKkGV9dw3OkxEH9=e4eoSO1544870234705.jpg
陈道明将这个帝王演出了巨大的悲剧感和宿命感,至今记得剧中的一幕,作为父亲,他特别喜欢蓝齐儿,把她视为掌上明珠,但面对噶尔丹的逼婚,他先是震怒然后妥协,最后是忍痛割爱。当蓝齐儿质问父亲:“你是皇帝,为什么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时,他最后一句话是:“你就当是为国殉难了吧”。
为什么《康熙王朝》如此令观众念念不忘,在这里就有了答案。
在此后漫长的国产剧岁月里,那么多古装爆款剧集,却再未重现此刻历史呈现出的巨大的复杂和悲怆感。
真实的历史是怎样,我们是不知道的,但人心我们是知道的。
比起后来的《延禧攻略》,这样的《康熙王朝》何其憋屈,何其不爽,但也正因为如此,剧集在各个方面,都完爆了后来的那些爆款。
即使在当时,剧集受到的实际上是连篇累牍的质疑和批评。
批评的人都以为,这只是又一部还不错的古装正剧而已,但没想到他们眼中的序幕,并没有续篇。
《康熙王朝》后又过了一个十几年,念念不忘,没有回响。
当初的历史细节质疑并没有什么改变,反倒是变本加厉出现在各种国产古装剧中,观众已经习惯了略过。
从《康熙王朝》到《延禧宫略》,古装正剧的时代过去了,宫斗剧的时代到来了,两者不应该直接对比,但站在古装爆款的维度上比较的话,这是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http://dingyue.nosdn.127.net/SCj855oZHGfX7yyEsMF9EFkyrHv7H7iayPIgMONAdOlBh1544870234705.jpg
但《延禧攻略》,已经算这个时代古装剧中的精品了。
剥离掉具体语境和背景的比较也许并不公平,但岁月翻云覆雨之后的历史剧光景有时很难不让人伤情。
历史剧从来不代表真实的历史,它只是影视剧对历史的再现。
但在历史剧的舞台上,《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曾创造了最大公约数的共情。所以在这些剧集播出许多年后,还有这么多人在回味,感慨。
http://dingyue.nosdn.127.net/zFIu33UTwCIwggwvYPDZJa98m7RlYsyip=W1AbDPS2XYk1544870234705.jpg
当年二月河创作《雍正王朝》,耗费几年的心力,编剧刘和平改编《雍正王朝》,又整整花费了几年时间;所有演员提前数月进组磨剧本,进片场前已熟背台词, “现场再背词的演员,被全组人看不起”。
如今的古装剧爆款被各方力量短时间加塞注水改戏,流量小生们不用文替已经算得上非常敬业,让粉丝们感动地热泪盈眶。
只有岁月过去以后,我们才知道当年的剧集带给我们的精彩,一点都不简单。
这样的电视剧创作,以后也不一定再有。
《康熙王朝》的收视率达到了13%,全面超过了《雍正王朝》的收视率。胡玫回忆,自己与二月河最后一次见面是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说:二月河老师,什么时候您得和我谈谈您对电视剧的意见啊?二月河对身旁的记者说,她这个导演有意思,老是追着我问意见,都快二十年了,还这么没完没了的哈? http://dingyue.nosdn.127.net/aAWis=FiBLhxINf4ACW=jM8SCZepGd4O04vea3vQOWn9w1544870234707.jpg
现在想想,那个古装剧黄金时代的创作者就是这么不合时宜,如今的爆款剧创作者可不这样,忙忘上一部爆款,下一部的炒作立刻跟上了,谁有空问一个原小说作者对电视剧的意见呢?
所以二月河和他的电视剧时代是可爱的。
他当年冬天写作时,寒风刺骨,墨水都能结成冰。困意来袭时,他点燃一支香,让香烛腾起的烟雾把自己熏醒。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了《康熙王朝》。
后来再没有一部古装正剧,像《康熙王朝》一样万人空巷了。 http://dingyue.nosdn.127.net/2J1dypnCZ9NiBR6e1kjGLIfK94pT89sDz6pQtlhtDYsuN1544870234707.jpg
一个令人感叹的细节是:那么浩瀚的历史拍下来,《雍正王朝》才用了44集,《康熙王朝》用了46集,现在随便一部宫斗剧,60集起。
二月河已逝,那个《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正剧黄金时代也已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