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班打开电脑,就发现有很多帖子扑面而来,多数是这次江苏常州裁判员培训班的学员发来的。顿时被大家的热情感动地一塌糊涂。其中,一位“放鞭炮”的留言让我尤为感慨。在这里把他的留言贴出来,并同时附上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李老师:你好.在这次初级裁判员培训班(华东地区)的培训授课及考试中,有几点想法和建议,与您探讨:
1,面对初级学生,尽量少讲国内的裁判案例.很多学员自身不打球,很难去理解当时裁定的结果.让他们认清提问的无趣,实在是浪费时间.
2,几个由你们裁判的案例中,以冯老师的那个引起争议的严罚案例为代表,是经不起道义及司法概念上的审裁的(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只因为这个球员对法律的无知,造成他终生的遗憾.过多宣传有争议却不成熟的案例,实有炒作之嫌.。
3,初级裁判员培训的中文学习手册内容,不合中国语法,一味的参照英文版死翻,多处让人混淆.翻译的文字,语句生涩别扭,难理解.反而是阅读英文版会轻松许多.你们做的幻灯版也相当清晰明了.
4,考卷的难易程度,每个考生各自有数.针对这次的考试内容,对我,一个生长在国外的业余球手来讲,都不会感觉到你们所讲的那般:傻瓜都会做.尤其让人费解的是很多题目,象在玩文字上的智力游戏(中英文题都存在这种现象).
5,希望以后考前不必强调"题型简单,容易过关"等等.这类助言有时会导致学生真正的"安乐死".作为规则的宣讲者,执行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用词谨慎,作风严谨.否则由于你们自己平时的不拘小节和生性随意,会让人(至少是你们的裁判学生)难以相信你裁定的准确性,公正性.毕竟人的主观意识和生活作风,在裁判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剔除在外,没有丝毫联系的。
6,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希望:它将在更公平,更诚信,更自律的基础上有序发展.
十分感谢放鞭炮的精彩发言和诚恳点评。对我们而言,确实十分需要像您这样的业内人士经常提出建议、甚至批评。这至少说明大家还在关心着裁判事业,这是好事!
(1)正如我课上所讲,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在国际和国内都是首次。几位老师就如何讲好课也着实费了点心思。为了把课讲的生动,我们必须要举一些例子。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不举案例的话,你很难理解规则中的生涩用词。当然,我们所举的案例不一定全部都非常合适,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2)可能小冯的那个案例(球员第二天承认犯了规则错误后被取消资格)让许多人感到不解、不满。但就我个人而言,并没有觉得这个案例有什么不好,并且我十分肯定小冯和那位被罚的球员其实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其实是高尔夫运动让人称作“高雅”的原因之一。对于初级裁判员培训班来说,让以后有志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开始就对裁判员的工作原则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此外,我个人认为这个案例并无不成熟之处,并且类似的案例在国际大赛中也有过多次先例。与炒作似乎并无直接联系。
(3)正如你所言,目前规则、以及简明规则的中译本的确有繁琐之处。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第一,规则本身类似于一部法律,其用词必须严谨,但强调严谨的后果就是略显生涩和难懂。因此,即使英文版的规则,对于英国人来讲也不是很好理解的。我就此曾经问过很多国外的朋友,他们都十分同意我的看法。第二,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因为二者的文法、习惯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译者的要求颇为苛刻。他既要精通规则,又要精通英语,即使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把整本规则准确、通俗、简明地呈现给读者也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工作。第三,当然,强调客观原因并不能成为借口。我相信以后的中文版规则会不断改进,同时也希望读者对此有一定的耐心。
(4)所有培训的试题都是由R&A出的。可能许多学员会有和您同样的感受,觉得它有点像智力游戏。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是这样的。可能是我经历过多次这样的“摧残”吧,我个人倒觉得这样的考试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强迫你必须逐字逐句地去阅读和理解规则,有一点的马虎都不行。从我个人的实践体会来讲,裁判员在场上做错的判罚,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没有对规则的某个句子、甚至某个单词吃透导致的。所以,这样的考试虽然有点“走迷宫”的味道,但却是有必要的。
(5)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我之前跟大家讲题目简单,一是之前的考核通过率很高,二是希望大家考前不必过于紧张,没想到让您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将在下次的培训中对此予以注意。不过,我对您把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的看法持保留意见。裁判员在场上是执法者,但在场下他仍然是一名普通的群众。我可不希望自己因为从事裁判工作的原因,变得整日严肃呆板。我相信人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他的角色转换,而不必在所有的场合用同一种面孔出现。
(6)谢谢您的鼓励。对此我抱有与您一样的信心。我们都已经看到了最近几年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取得的长足发展,我相信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