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维亚纳后,一直有朋友推荐瓦豪(Wachau)河谷,说那是多瑙河最美的一段,于是选了这周末,我们就坐船游览了美丽的瓦豪河谷及周边的小镇,回来后,一直觉得应该把它记录下来,可又一直没有提笔,于是今天把它补上。
瓦豪河谷概况
瓦豪地区指的是梅尔克到克雷姆斯这一段30公里的多瑙河流域。多瑙河由西向东缓缓向前流着,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堡和废墟俯瞰着古老小镇和村庄,一片片葡萄园连绵起伏——这就是这一地区的典型风景。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沿风光:如画的村落、令人深刻印象的修道院、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堡废墟和种满优质葡萄的郁郁葱葱的小山。瓦豪依山傍水,景致旖旎秀丽,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完好地保存了其原有的历史旧貌。这里的建筑、居住区和土地的耕种,虽然随着岁月逐渐发展演变,但依旧保存了基本的中世纪风貌,呈现出一派山与水,古老与现实相互映照的景象。瓦豪区是奥地利主要葡萄酒产区,多瑙河畔酒馆、酒窖林立,当地的特产放置在木板上的咸肉、火腿、香肠拼盘,是上好的佐酒菜。瓦豪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去之前我也想以往一样找自助游攻略,把自己感兴趣的都记录打印下来,去玩儿的时候,就像查找地图一样随时翻阅,综合了很多信息后,我们拟定了一条游览路线,从维也纳坐火车到Krems
— 从Krems坐船游览到Merk — 然后参观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从Merk坐火车返回维也纳。自认为这条路线的好处之一是,我喜欢在船上多待会,所以从Krems坐船逆流出发,大概能在船上游览3个小时,如果是顺流只有2小时就把这段美景游览完了,另就是,我们在网上看到QBB有优惠套餐,就是火车票+船票+
一个自选的景点门票只需要45欧全部搞定,所以觉得既经济又方便,不用到一个地方还要想着买票的事情。
2009年6月13日一早我们就出发了,由于我们选的套票可以在维也纳市区的很多站点坐火车,我们先到的南站发现那儿的火车需要倒一次车才能到Krems,感觉比较麻烦,于是又坐上地铁去另外一个站点坐直达的火车去了,结果这么一折腾耽误了我们很长时间,最搞笑的是,我们转了一大圈坐上火车没多久,就发现这列火车居然从我家路过,且在我们住的地方(Praterstern)还停了几分钟,看着旅客从这站上了火车,我真是无奈的笑了半天,起大早,赶晚集!哎!不想这事儿了。

在克雷姆斯(Krems)闲转了大概一个小时,终于上船了,但现在已经是下午一点了,由于耽误了那么长时间,途中有很多小镇就不能下船去游览了。哎!很多旅途都是第一次,所以难免会有些遗憾!
我们选择了船头的位置,坐在躺椅上,迎着小风,晒着太阳,尽情的享受河谷的美景!

克雷姆斯(Krems)位于瓦豪的东北端,克雷姆斯河流入多瑙河的入口处,是下奥地利最古老的城市。它坐落在一片片葡萄园连绵起伏的迷人风景之中。城西的石门,建于1480年,是中世纪四大石门之一,是克雷姆斯城的象征。在市政厅的西面有一座别致的葡萄酒博物馆,是由原来的修道院改建的,这里的展品叙述出瓦豪地区葡萄酒酿造史。因为时间紧,也没能去博物馆参观一下,还好从维也纳坐火车到这里只需要一个小时,以后有机会再来参观吧,到时还可以带上我们的自行车,顺便出去周边转转!

蓝教堂是迪伦施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迪伦施坦
(Duernstein)海拔209米,人口近1100人,这座小城由古老的城墙包围着的。

这座城堡废墟传说,英国狮心国王理查德(Richard
Loevenherz)在十字军东进时触怒了奥地利公爵,公爵于1193年将他囚禁在此。后来,理查德的仆人为寻找国王,沿多瑙河整日吟咏歌唱,最后在这里找到了国王。国王在支付了一大笔赎金后才获释放。

施皮茨 (Spitz)小镇一景周边
小镇坐落在多瑙河的北岸,早在公元前凯尔特人就居住在此。古老的市场以及两边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建筑,被人们称为“千桶山”的城堡山每年给酒农带来了上千桶上等葡萄酒,圣毛里求斯(St.Mauritius)教堂收藏着克雷姆斯施密特(Kremenser
Schmidt)的祭坛画像和各种基督雕像以及1380年雕刻的门徒像。
很多游客都是从这里下船到小镇去品葡萄酒,但这里的人们喜欢品白葡萄酒,原来,一问才可知,奥地利的日晒时间没有法国那么多,所以白葡要比红葡好。

熊皮尔城堡 (Schonbuhel)
这座城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因为它建筑在滨河边的岩石上,是目前我看到的规模最大,最最壮观的一座,被湍急的流水冲刷的,感觉永远也不会冲垮它!所以一直拿着相机对着它连拍了很多张。但是,当时我对它只有感官上的了解,其他一无所知。回家后,从网络上查看资料才知道是熊皮尔城堡,于1820年所建的,有着圆尖锥与西洋棋中皇后顶饰的造型,很像童话故事中的城堡。

梅尔克修道院 (Stift Melk)
梅尔克修道院高居山顶,俯瞰多瑙河,这个本笃会修道院,庄严地耸立于该地区的优美风景之中,无论是乘车还是乘船从老远就影人眼帘。修道院堪称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由雅格布·普兰陶尔(Jakob
Prandtauer)在1702年至1738年间建造。
我们买的套票是可以参观整个教堂的,到售票处换了票后,我们就随着人流来到了主教堂,穿过主教庭院,我们登上了饰豪华的皇帝台阶,沿着长约200米的长廊观看。长廊两边挂着奥地利统治者的画像,天花上都是色彩鲜艳的天使画,漂亮至极,让我一直抬着头往上看。接下来走进了图书馆,图书馆顶上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壁画,整个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从修道院的平台上还可以俯瞰多瑙河壮观之景。

这就是修道院花园,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小镇的全景,不过也是当我走进这里时,无意中发现,这个修道院和维也纳的美泉宫太像了,简直就是美泉宫的迷你版,估计来过这两个地方的游客都会有同感的。
从庭院出来的时候,我们遇见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惊奇的看着我们,好像要说和我们说什么似的,我就冲甜甜的一笑,老婆婆终于开口了,一直用德语和我们说“Schon
!Schon!”,我德语不会几句,但我知道她一直在和我们说修道院漂亮吧!漂亮吧!是在征求我们的认可。我也冲着她点头赞许“Viel
Schon”非常漂亮! 然后我问她“Wo ist
Bahnhof”火车站在哪儿?她居然用简单的德语掺杂着英语单词和我们说:“火车站不远,从这儿下去一直走,看到我眼睛颜色的建筑左转,顺着那条路走就到了。大概15分钟左右吧!”多么慈祥的老婆婆啊!如果没有语言障碍的话,我一定会和她再多聊上一阵子。但现在也只能冲她摇手道别了,再见了老婆婆,再见了迷你版美泉宫,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这里。
顺着老婆婆指的方向,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她眼睛颜色一样的蓝色建筑,找到了火车站。在沿途中,我还做了件糗事,呵呵!那就是,当我看见路边小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几枝樱桃出墙来”的时候,忍不住从枝上摘下个又大又红的樱桃藏进了肚子里!嘿嘿,至今为止,我还是认为那是我吃过最美最甜的一颗樱桃!
大概6点半左右,我们坐上了回维也纳的列车,结束了充满回忆,却又带点遗憾的瓦豪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