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文学间的传承(九)——清代

(2014-09-26 08:08:08)
标签: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代文学史

人间烟火

浮世孤星

某某某

分类: 散尽♂研读♀

http://s1/mw690/001mBBRRgy6MkkQCak090&690
图为《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

文/某某某(浮世孤星)

 

   在政治制度上,清王朝基本照搬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思想上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学术上吴派“博学好古”,皖派“无征不信”,乾嘉考据之学继承经世传统。

 

   清代诗人喜欢各立门户,尊唐宗宋。

   钱谦益、吴伟业(梅村)、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以清流自居,却因热衷于功名、降清又反清,而屡次留下污名,他的心理是清初士人的典型;他“通经汲古”,重性灵,是宗宋一派的起点。吴诗前期思状男女;后期感慨国难,如《圆圆曲》文词清丽、含蓄委婉,结合了李商隐的色泽浓丽、元白叙事的长篇铺排。

   顺治末期始,残明势力渐被肃清,清朝加强对汉族士人的整饬,诗坛和政治进一步紧密联系。王士禛提倡“神韵说”,具有一种远境美。但赵执信从理论上与之辩驳,他诗宗晚唐,思想劖刻,现实感较强。

   到了乾嘉时期,诗风追求温柔敦厚,出现了沈德潜的“格调说”,要求创作要本于诗教、讲求蕴藉,推尊唐诗。翁方纲的“肌理说”则直接影响了诗论,要求基于学问,以学济诗,但弊端也有:使诗成为阐发学问的一种有韵文字而少有性情。还有袁枚的“性灵说”,要求含有个人真实情感,语言通俗、题材平民化,另有新兴的商业化意识,表现了空前的叛离;从文化意识说,可谓近代诗歌的开创者。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清代学术界的先驱,也是开启者。他们强调经史传统和实践之功,纠正了明代轻率儇薄之风,思想意义大于文学成就。而清初位居文坛正统的,是承续唐宋古文的侯方域、魏禧、汪琬这“清初三大家”。

   康乾时期政权巩固,复古明道得以发展,出现姚鼐、方苞的桐城文派。在理论上,方提出“艺术莫难于古文”,在义法上要求写出人的精神面貌,而略去无关文字。而姚鼐则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在方的基础上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强调平淡和自然。“古文之事,须兼三者”,三者即义理、考据、辞章。考据学又分两派:吴派思想保守,皖派阐明经义。

   随着清朝政权稳固,文化调适的功能越来越受重视,产生了考证之学的兴盛,桐城派的文统、道统又受到文人的挑战,于是骈文复兴。其中李兆洛编选的《骈体文抄》视骈文为正宗。而八大家之首的汪中文法六朝而典属精切,却能自铸伟词而无意模仿。

 

   元、明两代的词有所沉寂,到了清重振中兴。仅顺治、康熙之卷就有五万余首,而且流派众多,理论复兴。

   阳羡词派在初期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产生,多政治之哀和乡土之思。此派认为词可与经、史比肩,从功能上否定“此乃小道”的观念,推崇苏、辛的风格,产生了《词律》这样重要的理论成果。

   以编选《词综》的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又不认同苏、辛,而适应大一统,醇正秀雅,异军突起,由写实转向空灵。此派过于求形,不重寄兴,又遭后人批评。常州词派便是反对,而讲“寄托”,,周济提出了“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思想,指出词要有深刻的寓意,而接受者也要反复涵咏才能体会。

   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独树一帜,被尊“国初第一词人”,他多写一己情致,流于感伤。

 

   清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全盛时期。

   清初长篇章回体小说大都借历史、时政题材寄兴亡之感,但较为关注人情世态,《西游补》便是将神怪与讽刺相结合的小说。当然,局限于创作思维,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政治批判功能。

   而具有时代意识的多属英雄传奇色彩的历史小说。如陈沈的《水浒后传》是一部“泄愤之书”寄托了作者亡国之痛,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还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

   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世情小说的一种,主要有《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才学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以武则天为背景,写百花遭遣,百人会试赴宴的故事,批判社会,体现了作者对妇女地位的关注,主张解放女权,而当时这只是理想的镜花水月,顾名思义。

 

   话本小说以“三言二拍”为基础有了新发展。成就最大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有描写爱情婚姻的,有描写市民生活的,有反映社会黑暗的,也有反映作者人生的;不拘陈套,结构清晰。子弟书也成了元明以来新的讲唱形式。

 

   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艺术上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传统,还吸收先秦两汉、唐宋古文,还有白话。思想上借鬼神世界反映人间的社会现实,肯定自我、幻想美好,狐鬼恋爱歌颂的是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科举腐败则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的典范,描写了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命运,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面。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叙写了鼎盛之家走向衰落的必然过程,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曹的思想近于魏晋人物,尤似“竹林七贤”的“礼岂为我辈设”的风流、反叛。小说带有浓重的诗化色彩,其中三个世界即三个层次:贾宝玉与红楼女子的情感,封建礼教与家庭秩序,作者对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宝玉最后舍弃人世、遁入大荒山的无情世界,说明纯洁从此世界来,也必归此世界去,这是《红》的中心悲剧意义,也是曹所历经的最大悲哀。

 

   清初戏剧流派有三: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有较强的市民色彩;吴伟业代表的文人派,有案头化倾向;李渔代表的娱乐派。代表最高成就的则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前者歌颂李、杨理想化的幻情,而摆脱了女色亡国的传统思想,结构紧合、音律独步。后者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描绘了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展现正面人物、邪恶力量的斗争,而典雅有余,本色不足。

   中期,由于社会审美的嬗变和本身诗文化的倾向,戏剧渐衰。

 

   最后说弹词,得名于它的伴奏乐器:琵琶和三弦。原生态的弹词是种说唱艺术,可追溯至变文,明代中叶即有盲女弹词。清代弹词分为民间口头的原始体和识字闺秀们的书面体。女作家们大量阅读,思考,创作,萌发了强烈的女性意识,怀疑着束缚女性的程朱理学;她们往往喜欢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心境与状态,还反映了那个时期女性的不幸命运,同时建构着海市蜃楼般的“深闺梦幻”情节。于是其中出现了女扮男装去实现人的理想,去自由追求真爱和婚姻。

   陶贞怀(笔名)的《天雨花》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通过描写忠、奸斗争塑造了许多英雄女性。陈瑞生的《再生缘》则通过孟丽君的逃婚、高中、拒认、团圆等,塑造了一个高傲聪慧的叛逆女状元形象,她反抗夫权、父权、君权,性格逐层发展,成为了古代文学人物中不可多得的经典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