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和平、友好、吉祥、幸福的象征,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以此作为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国花是樱花、菊花,印度的国花是荷花,俄罗斯的国花是向日葵,荷兰的国花是郁金香。中国国花还没定,不过最为集中的意见是梅花和牡丹,我国著名花卉专家陈俊愉先生代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62名院士呼吁希望能采用“牡丹和梅花”的双国花形式。
牡丹是代表黄河流域的花卉,梅花可以代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加在一起刚好代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梅花代表坚忍与自强,牡丹代表雍容和大气,牡丹是世俗爱物,梅花为雅士钟情。如果采用“一国两花”的方式,既照顾到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又可免除把曾经做过我国国花的两大奇葩之一割爱之痛。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解决国花问题迫在眉睫。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于我国。它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与芍药同科。我国古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牡丹性宜凉爽,畏炎热,喜燥忌湿,原产我国西北,栽培历史久远。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牡丹花丰姿绰绝,形大艳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观赏价值极高,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广为栽培。除观赏外,其根可入药,称“丹皮”,可治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花瓣可食用,其味鲜美。
牡丹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牡丹伴随中国文化早在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英国。以后,传教士把野生在我国云南的黄牡丹、紫牡丹先后引去法国。美国也于19世纪从我国甘肃南部得到了紫斑牡丹……现今美国有400多种,法国与日本也皆在200种以上。在当今世界上所有牡丹机体中,全流淌着中国牡丹的血液。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国花的各种主张纷纷呈现。主要有四种:一是单一国花,其中又分为拥梅花和拥牡丹的“两派”;二是一国两花,原先主张单一梅花的陈俊愉院士提出了“一国两花”的构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国花;三是一国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国五花,以“一主四辅”五名花同为国花——牡丹为主国花,兰(春)、荷(夏)、菊(秋)、梅(冬)为“中国四季名花”。
国花是代表国家的群众性表征,多由民间推选。从这个意义上讲,评选国花应该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但同时国花又是不上宪法的,与国旗、国歌、国徽、国都和普通话国语等有本质差异。世界各国评选国花历来都是以约定俗成为准,最近政府认可即可。在我国,像国酒茅台和国球乒乓球都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目前网上的国化评选中,牡丹和梅花各自以基本平均的40%支持率位居其他花卉之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根据一南一北,一东一西的原则选择牡丹和梅花作为双国花应该是可取的。”陈俊愉院士同时对双国花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说法进行了批驳。他说,一国两花在世界上并非没有,日本就是以菊花和樱花作为双国花,墨西哥也是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作为双国花。在一个市里,双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就以菊花和月季为双市花,无锡则以梅花和杜鹃为双市花,所以我认为双国花是可行的。”
附:
蜡梅不是梅——不少人把蜡梅与梅花混淆。在植物学上,蜡梅不属于梅类,因其与梅相近,与梅花同时开放,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