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应进入中学语文的文献

从史料价值看,这份诏书是中国结束2000年帝制,共和肇始的见证,它是一份重要的政治文件,也可视为重要的法律文献。
《清帝退位诏书》以屈辱而又光荣的逊位方式,把和平注入到了现代中国的宪法性法律当中,成为了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作用可以与英国“光荣革命”相媲美。
长期以来,《清帝退位诏书》被认为是“末代状元”张謇的手笔,但后经专家详细考证,它实际上集合了当时多方政治力量的意见,非某个具体人物的受命之作。仅从文本上看,它是共同合作的产物,体现了共和协商的精神。
从文学性来说,该诏书行文流畅、措辞精当,体现了传统汉语极丰富的表现力。该诏揭示情势,画面跃然于纸上;宣叙理念,诚恳之意溢于笔端,于350个汉字中,把颁诏背景、各方态度及具体政治安排表达得准确清晰,庄重典雅,实属传统汉语的出色之作。
这样一件既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又具有出色文学价值的作品,完全够得上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标准。
全文: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http://s16/mw690/001mBqujty6YHfLesJpc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