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房不如租房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2011-01-12 14:33:31)
标签:

财经

分类: 走笔经济观天下

史书记载,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看到这个故事,绝大多数人会哈哈大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足足笑了半个多小时。这样说,其实并不夸张。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传媒,笑话只能来自书本上或口口相传,数量很少,一个如此高度的反智故事足以让人笑很久,回味很久。

 

现在网络发达了,“笑源”大大地丰富起来了。不仅有专门创作笑话的写手,有笑话频道,那种堂堂正正的媒体也经常会向人们发送笑话。只不过“笑源”太丰富也有一个负作用,那就是笔者小时候那种为一个笑话而乐上半小时的体验消失了,有时候发送者自己还以为是在播报某条新闻、做的某件正事呢。

 

近期就有两条新闻或笑话。其一,某主流媒体呼吁大家理性购房,还采访了若干个感人的实例,告诉人们租房住也很幸福、很快乐,甚至比住自己的房子快乐很多。其二,广州某官员现身说法,告诉大家要转变观念,要从有住房到有房住,租房的好处多多。这位官员还透露自己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米600元租金,单位还有补贴。

 

这直让人想起那个晋惠帝了:如果有如此好事,老百姓还那么急吼吼去买房干嘛?有病吗?

 

有自己的住房,可以说是地球上大多数人的梦想。孟夫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个可是有真凭实据的,国外就有很多统计数据证明自有住房比率直接关乎到一个城市的治安:在自有住房率高的城市,犯罪率低,相反,在自有住房率低的城市,犯罪率高。

 

当然,中国人拥有自有住房的理想似乎较其他民族更为强烈,行为起来也更为执着,这其中有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一两句话说不清。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流动性的社会里,人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既不现实,也不必要,追求百分之百的自有住房率并不是正途。

 

然而,最近几年国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住房的愿意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有没有创下史上最高,也值得考证一下。这种风气背后的推动力是多方面的。社会保障的缺乏,人身安全度不高,公共生活信任度低,使得中国人感受不到公共生活空间的安全感,在一个带有几分“他人即地狱”的环境里,退而寻求家庭的庇护和自家屋檐下的安全感是人这种高级动物的一种本能。

 

如此的社会心态,加上房价上涨预期和租金上涨预期,自然刺激了大量的提前消费和大量无必要的消费。种种现象,让人无奈且叹息。但叹息归叹息,老百姓执着要求得到一套住房的行为,只不过是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选择,这种选择或许会冒上风险。旁人可以从经济的角度提醒其注意风险,或者干脆就像某一批人所高喊的那样:泡沫将破裂,前面有悬崖,买房须小心。

 

如果一个人自己对房价的未来走势都没有信心,同时他似乎也看到了房价飙涨与人们执着的购房欲之间的关系,这时,他没有也不敢去提醒人们未来房将有下跌风险,相反,他却假惺惺地说,买房不如租房。你看,我租房房租既便宜,也住得很好,幸福感很强,你们既然买不起,何不也像我一样租房?

 

违背了经济规律,房价调控必然成为“空调”。要解决问题,还得回到经济规律上来,如果学驼鸟假装严峻现实不存在,却又指望通过“盗梦术”来改变人们的行为,以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乃至缓解自己面临的压力。这就不仅是一个现代版的晋惠帝的反智故事,而且是一个后现代版的伪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