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率市场化 SHIBOR并非"关键先生"

(2007-01-05 23:01:52)
分类: 走笔经济观天下

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由央行主导和推动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开始正式运行。鉴于此前市场存在的多个"基准利率"在权威性方面的不足,以及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有限,人们普遍对央行主导的SHIBOR寄予厚望,期望其能在促进利率市场化并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充当更大的作用,但笔者认为,一个仅仅在技术层面上作出少许优化的SHIBOR,在上述过程中不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和调控转型的进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关键因素在于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债券市场充分发育。
  在中国货币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十余年中,已先后有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参考指标以及2006年上半年推出的回购定盘利率等三个具有"基准"性质的利率指标体系,加上去年路透社推出过的"中国债券参考率",迄今号称要打造成基准利率的指标体系就有5个之多。
  在这5个"基准利率"中,有2个是针对回购市场,3个针对拆借市场;从计算方法上看,有的反映盘后交易价格,有的以银行报价为基础进行盘中发布,有的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有的取中位数价格。从实际情况看,此前4个"基准利率"虽在期限品种上长短不一、编制方法各异,但各有优劣、相互竞争,谁也无法取代谁,取得名副其实的 "基准"地位。市场在为开发衍生品选择参照基准时,往往各行其是,在衡量货币市场资金面松紧时,亦经常需要相互印证。
  此次推出的SHIBOR,是一个无担保利率,数据来自向主流机构的盘中询价,从技术层面上看,更为接近国际惯例,但是,它能否取代现有的几个"基准利率"仍然需要时间考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相互分离而后者对全社会的影响更为巨大的情况下,现有几个"基准利率"的标的意义大打折扣,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目前就被不少浮息债券作为参考基准,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退一步讲,即便SHIBOR能成功"消灭"其它几个利率体系,一统天下,成为货币市场风向标,这也顶多标志着货币市场功能的边际改进,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取得了多大的进展,对向价格型调控转型也只不过起到细枝末节的作用。而为实现上述两大目的,最关键的则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并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债券市场的培育更是进展有限,企业绝大部分债务融资来自信贷,而银行的资金运用中,贷款也占到70%,信贷利率对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债券市场能实时连续交易,能迅速反映社会资金面和企业信用的变化,而信贷利率的调整具有粘性,具有先天的弱点。因此,在一个企业债券市场发育严重不足,收益率曲线残缺不全的环境中,通过调节货币市场来带动信贷市场的调整,只会是缘木求鱼,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大多依靠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达到目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由于存贷款利率的决定性作用,在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前,纵使货币市场运作有序,标尺(SHIBOR)精准,也只限于促进银行间市场效率的提高,对提高全社会资金运用效率而言,利率市场化的路程走了恐怕还不到三分之一。目前,出于保护商业银行的目的,实行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其对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与债券市场发育不全一样问题严重,将其有序解除实属必要。
  利率市场化,关键点还在后面,困难还在后面,SHIBOR的推出,只是这一大棋局中不太关键的一着棋,没必要寄予太高期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