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个利率  到底谁是“基准”?

(2006-10-20 16:33:36)
分类: 走笔经济观天下

最近,有关央行将引入SHIBOR的消息经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而广为人知。SHIBOR全称是“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怪,原来不是有一个CHIBOR吗?怎么又冒出了一个SHIBOR?在笔者印象中,好像中国货币市场上的基准利率指标不少,一查资料,还果真如此。

中国货币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十余年中,已先后有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参考指标(B_2W到B_6M)以及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回购定盘利率(FR1、FR7)等三个具有基准利率性质的指标体系。此外,路透社去年还推出过“中国债券参考率”,如果将此次即将推出的Shibor计算在内,那么,截止目前,中国仅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指标体系就有五个之多。

在这五个基准利率指标中,有两个是针对回购市场,三个针对拆借市场;从计算方法上看,有的反映的实际的盘后交易价格,有的以银行报价为基础进行盘中发布,有的采用的是加权平均计算,有的是中位数价格。尽管现有的几个基准利率指标体系期限长短不一,编制方法各异,但可谓是各有优劣、相互竞争,谁也无法取代谁,取得名副其实的 “基准”地位

CHIBOR:1998年公布,基于拆借市场的,期限从隔夜到120天,数据为盘后实际数据。成交量小,不具有代表性。
FR,定盘利率:今年上半年公布,基于抵押(即国债回购交易),成交量较大,代表性较好。但仅有FR1和FR7两个期限。数据为盘中发布。
路透中国基准利率:编制方法接近于LIBOR。路透社想借此打入这块市场,但知名度并不高,去年有关媒体作了相关报道后,就没听说有下一步的动作。
SHIBOR:基于拆借交易,以盘中向大银行询价方式获得数据,具体编制方法,期限品种尚未公布。
货币市场利率的功能可以概括如下:
1。指导交易,刺激价格发现。从这个角度看,盘中询价的数据较盘后实际数据具有优势。即SHIBOR优于CHIBOR。
2。为浮动债券发行提供基准和衍生工具开发提供标的。从这个意思上看来,现有几个“基准利率”都不令人满意,虽然CHIBOR,FR都有一定的市场,但作为法定管制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竟然也充当了不少品种的“基准”。尽管银行的资金运用70%以上为贷款,但让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的利率充当“基准”,值得反思。
3。形成基准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正常而言,短期基准利率应该建立在短期国债交易的的基础上,但目的短期国债市场相当不发达,即便以央票来替代的话也难以形成完整的曲线。因此,基于拆借、回购等方式形成的基准利率,在某种程度上就充当了其它衍生工具的定价基准。
几个基准利率并存,谁将胜出?这需要时间去考验。而在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半路之中的中国金融市场而言,由于短端收益率无法向长端传导,一个比较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也很难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基准利率(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隔夜),英国英镑LIBOR),更不了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全社会的资金利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