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用“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

(2011-08-04 15:59:48)
分类: 学术部

   

    古典文学作品里常用“绿云”形容年轻女子的黑发。如:

 

    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韦庄《酒泉子》:“绿云倾,金枕腻。”

    欧阳修《燕归梁》:“绿云堆枕乱鬅鬙。”

    李之仪《鹊桥仙》:“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

    汪藻:《醉花魄》:“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用“云”状发,大概是指发之浓密柔软,这里文学家将头发与云平列,实际上是从触觉上写出了心中对美女头发的感受:温软,绵密,还带有一点点遥不可及、甚至不可碰触亵玩的距离感,就像云一样,是天边的圣物,要小心翼翼地仰望、呵护。这是一种甜蜜的爱着的感觉。事实上,凡是文学家愿意用“云”去形容的头发,都是他心中爱慕的对象的头发。有些粗笨的女子,其实头发厚密黑亮,更加配得上“云”字,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这个词语送给她。这些个势利眼的家伙,只把“云”这个词语牢牢收着,碰到自己喜爱的那个伊人时,才会“乌云”啊,“云鬓”啊地砸将过去,哪怕那个女孩还是“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看不甚清楚,甚或干脆就是个黄毛丫头,和“云”相去甚远,他也是不惜将“乌云”这个词语扣到她的头上的。只因为古人以发黑、发密为美,心中的美神,怎么会是头发黄、稀且枯且涩呢?至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女子,就算她的头发黑而密,也没有拥有“云发”的权利了。

  好吧,“云”的问题解决了。那么,黑发又为什么要用“绿”字去形容呢?

  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古人认为,有三种颜色,有时是不太好区分的,就是“黑”“青”“绿”。绿淡一点就是黄,深一点就是青,也叫墨绿,墨绿已经接近于黑色了。正因为如此,介于“黑”和“绿”之间的“青”,既可以指绿色(如“青草”),也可以指黑色(如“青丝”),青还可以指蓝色,如“青天”。我认为正是因为“青”的桥梁作用,使古人有时在“黑”和“绿”之间划了等号。

  第二,黑而发亮的东西有时确实可以呈现出绿色来。

    不知读者有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如果有,又不知您有没有注意过鸡、鸭等家禽的黑色的羽毛。当它们身上特别干净、全身油光水滑的时候,那些羽毛,在某个角度下,就会呈现出熠熠发亮的绿色,换一个角度又变回了黑色,像现在的激光防伪标志一样,角度不同,颜色不一样。也就是说,家禽黑到极处、净到极处的羽毛,是可以呈现出绿色的!我也曾仔细观察过美女的头发,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这一神奇的变色效果,毕竟可能人发和鸟羽的结构有所不同吧,但这并不妨碍古人把平时的生活经验用到文学作品里,用“绿”来形容美女头发之干净黑亮,文学本身就是兴寄的艺术,谁说不能变通一下呢?  

    这次暑假,我在老家抓到一只黑毛公鸡,从不同的角度摄下了几张翼羽的照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黑色和绿色的变幻。

 

    下面两张是黑色的。

http://s2/middle/4a835b30ha9aa56b5d1d1&690

http://s10/middle/4a835b30ha9aa57116009&690


    下面两张变换了一点角度,则幻现出一种绿色。
http://s13/middle/4a835b30ha9aa57c8817c&690

http://s11/middle/4a835b30ha9aa5814d10a&690


  第三,文人的浪漫使然。

  就算有上面说的两点,黑确实可以说成绿,那为什么古人不直接说黑,而要故意绕圈子用绿代替黑呢?因为就算你说的是“绿”,读者还是要在头脑里把它转变为“黑”才能真正理解啊!

  原因大概是古人觉得“黑”太沉闷,压抑,阴郁,不如“绿”青春有活力吧。你看,“绿”既可以表明是“黑”的颜色,又具有“黑”所缺乏的生命的亮丽,多适合用来形容美丽的少女啊。事实上,“绿云”一词的适用范围确实非常有限,人到中年的妇女,就算头发乌黑,也不太好叫“绿云”了;正当青春,如果人长得不太周正,总之不能引起文人怜爱的情愫的,也似乎不好意思叫“绿云”。这一点在上文已有涉及,不再赘述。

   明白了吧,把美女的头发叫“绿云”,一是写出了头发温软、绵密的触觉,暗含了一种带着距离仰慕的爱意,二是突出了头发的干净黑亮的视觉感受,三是用“绿”字所唤起的季节体验将我们引领到阳光明媚的春日、清新嫩绿的原野,以此突出女子的年轻貌美。无独有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也将那个他寄予了最终最美希望的女子叫“绿子”,可以说与中国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总之,“绿云”一词,充分表现了古人观察事物之细,遣词造句之准和创造能力之强,令人叹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花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