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陈静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称她家中的女儿和婆婆出了车祸女儿当场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于从杭州赶回长沙,但等到她赶到机场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从杭州直飞长沙的班机。绝望无助之际,机场叫回了已经准备起飞的班机,重新搭上了陈静,让她能第一时间赶回长沙。(9月22日《钱江晚报》)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后,都会顿感眼前为之一亮,并打心眼里折服于南航杭州站的人性化举措。而如果说,在此之前,我们见识了太多的航空公司的傲慢无礼,见识了太多的“以钱相亲”或“以权相亲”的航空公司丑陋,那么,这次南航杭州站为满足一个普通的女子急于回家的“诉求”而令已滑行5公里的飞机折返,则显然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以义相亲”。其中释放出来的当是浓浓的人间大爱。
看来,只要航空公司本着利中见义,义中得利,利义并存的原则,或者消除利己主义,克服“保利弃义”的恶习,就能高义薄云,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而相关机场方面关于飞机折返的人性化倡议之所以得到机上130多名乘客的集体响应,依我看,不外乎,在这些乘客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人性的善”。这种“人性的善”,用孟子的话说,就叫“恻隐之心”,或“不忍之心”。事实上,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飞机上130多名乘客,只要恻隐之心不泯,或不忍之心尚存,又怎会面对一个心急如焚、绝望无助的母亲的“乘机诉求”而无动于衷,同时,亦当不难体会到一个刚刚失去女儿的母亲的痛苦之情。
谁都有痛苦,谁也避免不了痛苦,痛是与生俱来的,苦是生命赋予的。但问题是真要遭遇痛苦特别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往往是叫人难以忍受的。此时,来自外界的任何安抚,哪怕是以“恻隐之心”或“不忍之心”为基点的“一念之善”,对失去亲人的人来说都显得无比宝贵。何况,我国古代就有“济人之难”的说法,今天社会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大家应当把“济人之难”当成待人处事的美德加以培养。这样,当有人万一遭遇某种不测时,当会在第一时间赢得更多人的同情与关爱。
当然,笔者折服于南航杭州站以及机上130多名乘客一致同意为一名普通的女子而折返,还在于折返行动本身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虽然相对于人间大爱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对营造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氛围至关重要。
总之,免不了有个别普通飞机乘客,由于这样、那样的特殊原因,迫切需要航空公司予以特殊关照,需要乘客们给予特殊关爱,而这些关照、关爱是否启动并且成功,在其起愿或者发端处,有赖于我们是否感同身受,有赖于我们在那些痛苦的“闭目不视”或“大而无洞”的眼神前无法安之若素。但愿类似的为普通乘客而折返的感人故事,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发9月24日《安徽工人日报》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ahgrrb/2013_09/24/GR0114.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