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撑伞军训”有违教育宗旨

标签:
不坏青少年挫折基石缺陷 |
分类: 发文存档 |
当军训碰上雨天,撑伞继续操练,这是有毅力还是很娇气的表现?近日,一张中山大学南校区学生集体撑伞军训的照片在微博上疯传,引发争议,不少网友和大学生回忆当年曾日晒雨淋军训的经历,质疑此举“太娇气”。(8月30日《信息时报》)
但问题是,既然军训期间风雨不期然而至,而且,挫折是一所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学校,又如果学校和家长均不希望孩子(学生)在这所学校继续待下去或重修这所学校的课程,那么,作为学校组织方,理当引导参与军训的学生勇敢地面对风雨的来袭。并从中总结经验。反之,让学生撑伞军训,甚至不认为是什么错误,显然既有违军训的初衷,更与教育的宗旨相去甚远。——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大写的“人”,而挫折教育是育才之基石。这个意义上,不鼓励学生经受一点风雨的考验,又何谈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大写的“人”?这恐怕正是“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环顾一下大自然中的那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要么是在战胜风霜雨雪的摧残中才能成长,要么是在克服弱肉强食的争斗中才能生存。而人类置身于天地之间,要想生活得有意义,自然首要的是要学会战胜各种各样的挑战。毕竟,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成长。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培养有才干的孩子,却没有认识到应该及早让孩子对挫折和失意逐渐有所了解。
心理学家曾对400位世界名人和个人生活调查后发现:有3/4的世界名人在青少年时都遭遇过生活的挫折和磨难,不是家境贫寒,就是遭受疾患或履遭劫难。这些挫折和不幸,成就了人的志气,培养了人的意志力。军事天才拿破仑在总结他在战场上履建战功的“制胜法宝”时则认为:“意志的力量比物质的力量强大十倍”。
烧掉人心中的软弱的残渣吧,使人格这块生命的“金属”因而变得纯净坚硬,经得起生活的磨砺。须知,坚韧的意志,是一切成就大事业人的特征。他们或许缺乏某种良好的素质,或许有某种缺陷,然而坚强的意志则是成就大事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涵养。
水穷云起,树转峰来。这就是挫折给与许多过来人的独特视角。而这种“视角”,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的成才,大约是不坏的。
(发8月31日《南国早报》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3-08/31/content_869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