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商报:攀爬“古城墙”逃票,应对高门票进行反思
(2013-08-05 08:34:05)
标签:
商报高门做法古城墙于日 |
分类: 发文存档 |
无疑,“翻墙逃票”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万一摔死摔伤或者摔个半死不活,怎么办?何况,这样的情况并非没有发生过。2012年7月,在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内,一名女子因不愿买票翻墙进入,因山壁陡峭湿滑被困在半山腰,所幸最终被消防官兵救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有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实属必要。
但问题在于,“翻墙逃票”俨然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这恐怕就不能单纯地指责一些游客缺乏文明素养,更应从管理者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区区一段西安古城墙就得花40元门票才能进入。是不是定价太高?再比如,是不是高昂的门票价格才能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在笔者看来,这极有可能。
事实上,对于国内过高的旅游景点景区门票,世界文化遗产是不是彻彻底底的商品,该不该收取门票,或者该不该收取超越公众心理预期的门票,坊间一直以来就颇多质疑。也许正是这方面的原因,几年前,同属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西湖率先对国内外游客实行了门票免收政策。从实施的社会效果来看,无不受到游客的高度称赞,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步入了快车道。
而反观国外,许多国家也都对参观重要景点景区,要么实行象征性收费,要么予以全免。如在德国,无论是魏玛古城,还是波茨坦王宫,都是不收费的;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收费;日本的富土山不收费;意大利到处都是景点,但基本上不收费;韩国首尔世界文化遗产宗庙的门票折合成人民币只不过区区5元。除此之外,一些国家还对收入低的弱势群体提供门票优惠待遇。
须知,商品可以主要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而祖先留下的遗址或世界文化遗产主要用社会效益来评价。至于维护资金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不妨动员社会上有文化情结的爱心人士给予支持。而免费后,若出现游人增多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控制日均游客人数、“提前预约”和限制游览时间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总之,如果收入越少游客越多,这样的古遗址、世界文化遗产才最有“价值”。这个意义上,对于日益严重的“翻墙逃票”现象,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不说方向明显错误,至少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发8月5日《天天商报》http://epaper.shaoxing.com.cn/ttsb/html/2013-08/05/content_827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