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时报:保护幼女当摒弃“印象监管”

(2013-05-31 09:16:16)
标签:

推卸责任

显微镜

校长

职能

家长

分类: 发文存档

   “河南56岁教师性侵10余幼女”一案又有新进展。据5月27日《河南商报》报道:杨士付被发现涉嫌“性侵害”小学女生,源于5月21日的一场意外。那天,他坐在一年级教室里一个女生的座位上,摸其下体时,被外班一名男生发现,告诉了家长。目前,杨士付已被刑拘。

 

    杨士付已被刑拘可谓罪有应得。但在围观、反思类似的小学生遭老师性侵或被老师逼迫卖淫的现象时,我们显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便是:“凭印象式的监管”。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正是某些负有监管或督察、指导之责的学校负责人及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奉行“凭印象式监管”,才导致校长、老师性侵女学生的丑闻频频发生。

 

    且看下面这段引自报道中的文字: 8个月的接触,杨(杨士付)给王祥林(杨士付所在学校的校长)留下的印象不坏:负责任,说话温柔,尽职尽责,“都没见过他大声批评学生,教学质量也比较高。”跟记者交流时,王祥林不时跑到一旁擦眼泪,“谁能想到平日表现优秀的教师,能对学生做出这样的事儿?”“我的学生们真受委屈了。”王祥林说。

 

    “谁能想到……”云云就不说了。就说“负责任,说话温柔,尽职尽责,“都没见过他大声批评学生,教学质量也比较高”这一杨士付留给王校长“不坏”的印象,人的品格、道德,怎能“凭印象”甚至短暂的印象就能看穿呢?不要说传说的火眼金睛,就是现代的显微镜都不行。而只要教师给校长的“印象不坏”,校长就可以放松对教师的监管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显然,如其说王校长是在为自己的失职行为寻找开脱的理由,不如说其陷入了“凭印象式监管”的怪圈还“自我感觉良好”。

 

    大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著名的论断,熟知非真知。他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里说:“一般说来,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这话耐人寻味。有首唐诗则曰:“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由此,无论是身为学校的校长,还是肩负督察、指导任务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能时,还是尽早地抛掉“凭印象式监管”这一套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的监管方式吧。某种意义上,这既是对教师负责,也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祖国的未来负责。

 

(发5月28日《济南时报》http://dsnb.e23.cn/html/jnsb/20130528/jnsb991171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