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青年报:警示语莫以恶俗“雷人”

(2012-07-05 08:19:37)
标签:

百花湖乡

警示语

家破人亡

人种

警示牌

杂谈

分类: 发文存档

  “一人种房,家破人亡。”近日,一条出现在贵阳百花湖乡的标语引发热议。昨天,百花湖乡政府村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贴出这个标语,主要是通俗易懂,让村民知道种房(突击建房)的危害性。

 

  类似的警示语可谓屡见不鲜。比如去年,为提醒旅客不受骗,深圳一车站竖立警示牌,上书:“我靠,今天坐上野鸡车又被卖猪仔了,真没良心!倒霉,今天坐上黑车又被骗了500元,××的!”

 

  警示语使用源于百姓的口语当然很有亲切感,但问题是在追求口语化生活化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警示语的“度”。这个意义上,“一人种房,家破人亡”,尽管初衷主要是让村民知道种房的危害性,但采取辱骂与攻击的恶俗方式显然不妥。

 

  人们生活中的那些牢骚,通常只发自浅层的直觉,表示一种感受,其中杂质很多。只有对牢骚进行醇化和提升,才能化为有益的建议。同样道理,“一人种房,家破人亡”,由于其中的牢骚成分太多,理性的成分太少,不仅无助于“种房”问题的真正解决,倒有可能人为地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情绪,致使“种房”问题更加恶化,就像以暴不能制暴、骂人可耻下流不能杜绝可耻下流一样。

 

  作为也是人的乡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多次劝告村民不要私自“种房”无效的情况下,出于义愤这类人之常情,私下骂不听劝阻的村民几句,以解心头之恨,可以理解。但如果原汁原味地将“一人种房,家破人亡”搬到警示牌上,是将政府管理者降到了非理性的层次。

 

  立于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不说应该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至少不能恶俗,不能对乡村文明和社会道德建设形成破坏。毕竟文明和道德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合力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在理性的层面上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王志顺(安徽 职员)

 (发7月5日《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3.1/1207/05/7254776.html

 

(发7月5日《千龙网》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2/07/05/2821@8087964.htm

(发7月6日《江海晚报》(夜话)http://epaper.ntrb.com.cn/jhwb/20120706/index.htm

 

王志顺推荐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