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百花湖乡警示语家破人亡人种警示牌杂谈 |
分类: 发文存档 |
“一人种房,家破人亡。”近日,一条出现在贵阳百花湖乡的标语引发热议。昨天,百花湖乡政府村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贴出这个标语,主要是通俗易懂,让村民知道种房(突击建房)的危害性。
类似的警示语可谓屡见不鲜。比如去年,为提醒旅客不受骗,深圳一车站竖立警示牌,上书:“我靠,今天坐上野鸡车又被卖猪仔了,真没良心!倒霉,今天坐上黑车又被骗了500元,××的!”
警示语使用源于百姓的口语当然很有亲切感,但问题是在追求口语化生活化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警示语的“度”。这个意义上,“一人种房,家破人亡”,尽管初衷主要是让村民知道种房的危害性,但采取辱骂与攻击的恶俗方式显然不妥。
人们生活中的那些牢骚,通常只发自浅层的直觉,表示一种感受,其中杂质很多。只有对牢骚进行醇化和提升,才能化为有益的建议。同样道理,“一人种房,家破人亡”,由于其中的牢骚成分太多,理性的成分太少,不仅无助于“种房”问题的真正解决,倒有可能人为地制造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情绪,致使“种房”问题更加恶化,就像以暴不能制暴、骂人可耻下流不能杜绝可耻下流一样。
作为也是人的乡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多次劝告村民不要私自“种房”无效的情况下,出于义愤这类人之常情,私下骂不听劝阻的村民几句,以解心头之恨,可以理解。但如果原汁原味地将“一人种房,家破人亡”搬到警示牌上,是将政府管理者降到了非理性的层次。
立于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不说应该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至少不能恶俗,不能对乡村文明和社会道德建设形成破坏。毕竟文明和道德建设,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合力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在理性的层面上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王志顺(安徽 职员)
(发7月5日《北京青年报》 http://bjyouth.ynet.com/3.1/1207/05/7254776.html )
(发7月5日《千龙网》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2/07/05/2821@8087964.htm)
(发7月6日《江海晚报》(夜话)http://epaper.ntrb.com.cn/jhwb/20120706/index.htm
王志顺推荐阅读:
- 捍卫社会底线也是保护我们所有人2012-06-24 06:34:57
- 老艺术家被朱军弄得“内牛满面”就值得提倡吗?2012-06-10 07:36:51
- 副市长“骑车送女”何以惊动天下人
2012-06-03 01:42:29 - 人事招聘中的“巧合事”为何总与百姓无缘?2012-05-27 00:18:11
- 警惕慈善行为转变成对群众的“耳目虐待”
2011-09-26 00:58:29 - 从附庸风雅的北平土财主到非法持枪的“京城四少”
2011-09-19 01:06:42 - “割皮救女”为何刺痛公众神经
2011-09-12 00:58:36 - 权力离资本不妨远些再远些2011-09-04 08:00:50
- 称“教师觉悟最高”是官员自取其辱2011-09-02 00:31:53
- 权力撮合“猫鼠合流”无关渎职是“法律”的见鬼2011-08-30 01:10:01
- “来福体”:荒诞逻辑背后的自负与无耻2011-08-27 00:53:33
- “相亲哥”自曝是“红顶商人”岂止是向法律宣战
2011-08-14 02: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