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男子在济南南辛庄附近一银行取钱时,因为不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到他取钱时就要求每次一块钱一块钱的取,无奈之下,银行工作人员报警。随后,民警到银行给双方进行了调解。(《山东商报》6月10日)
好象经常看到财大气粗的银行怠慢或“刁难”普通客户的报道。但从这则新闻来看,容笔者直言,无论是客户也好,还是银行也罢,显然都“病”的不轻。
站在客户角度分析,固然“我十二点五十来这里取钱,当时只有一个窗口开放着”。于是,“排队等了一会后,就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只有一个窗口开放,没想到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也就是说该男子后来要求“每次一块钱一块钱的取”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仅满足于个人不满情绪的发泄,并没有上升到同时顾及排在其后面的客户同样受着某种不满情绪的“煎熬”的高度的处事方法和处世态度,有如只冒烟不着火的湿柴,只会使人感到呛鼻的刺激,而丝毫让人感受不到炙火的光热。何况,该男子后来一元的一元的取钱显得极具耐心,事先排一会儿队便牢骚满腹,也多少让人感到该男子比较偏执,比较自私,不但“得理不饶人”,而且有点胡搅蛮缠。总之是,与一个成熟理性的公民应具备的素质相去甚远。
而银行“病”的不轻,也是显而易见的。银行不是口口声声地说“客户就是上帝”吗?而现在“上帝”来了,而且只是希望银行多增加几个服务窗口,以尽量减少客户排队等候的时间,怎么就不行了呢,怎么就轻易触动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某根敏感的神经了?莫非在银行工作人员眼里,保证银行工作人员中午的休息权事大,遵循“竭诚为客户服务”的银行宗旨事小?还是说该男子人微言轻?甚至说该男子压根儿不够享受银行“特殊服务”的“格”?更可气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居然在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不允许客户一次只取1元款”的情况下,叫来警察让服务对象“走着瞧”。至此,银行“店大欺客”作派和银行工作人员的霸王嘴脸可见一斑。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正是一些银行长期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或摆出一副欺负弱小客户的霸王嘴脸,加上该男子不够冷静理性,才导致该男子后来比较极端。
房子,孩子,票子、位置,菜蓝子,米袋子等等,其本身并不可歌可泣,但又无不与可歌可泣的时势相关,这些难题的背后,有历史的泥泞,有改革方程中的求解数,一想到这些,人们理当变得成熟严肃,哪有工夫埋怨、发火?甚至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便争个你高我低、你死我活?总之,不光是银行与客户之间,对于处在滚滚红尘中的所有单位所有人,一事当前,仅凭借感情的风帆是远远不够的,还须紧紧把握住理智的舵盘。否则,势必得不偿失,甚至追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