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年初规定国字号教练不能在俱乐部兼职后,就在酝酿提高国字号教练的待遇事宜。昨天足协方面传出消息,足协已拟好国字号教练新合同,大部分教练已签约。新合同明确规定,男女足主帅的年薪100万元,助理教练年薪也有50万元,此外赢球和平球还有额外奖金。《京华时报》5月2日)
古语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国字号足球主帅和助理教练待遇,有利于扭转国字号足球主帅和助理教练身兼两职的被动局面,有助于他们心无旁骛地为国字号球队服务。但问题在于,足球的胜利最终是用运动员的脚踢出来的,而不是用教练的嘴皮子吹出来和用一堆纳税人的钱烧出来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从足球官员、教练员、球员到所有球迷都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的话,怕是永远也打破不了中国足球的魔咒。
事实上,中国足球打从1957年第一次冲向世界杯开始,已经走过了漫长的50多年。在这漫长的50多年里,光先后请过的外籍教练就有约瑟夫(匈牙利)、施拉普纳(德国)、霍顿(英国)、
米卢蒂诺维奇(南斯拉夫) 、阿里-汉(荷兰)、
福拉多(塞尔维亚)、杜伊科维奇(塞尔维亚)等,也就是说没少在教练身上花钱,至于花在男足球员身上的税款就更是车载斗量。但中国足球为什么始终走不出兵败城下的怪圈呢?主要原因恐怕一是缺乏一支英雄善战的球员队伍,不仅如此,花花公子般的球员,翻墙越过警犬把守的大门,出外吃喝嫖赌,早已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二是,尽管我们多年前就尝试和推行足球职业化,惜乎足球职业化仅仅是经济上的职业化,惜乎包括足球官员、足球教练员和足球运动员在内的足球从业者自身素质没有职业化,以至于不仅造就了一批“足球富翁”,甚至滋生了一批“足球流氓”和“足球蛀虫”。好在我们目前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批腐败足球官员、教练员、球员已沦为“阶下囚”,这无疑是中国足球转机的开始。
而说到国人对足球的心态问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一些国人不仅为足球放弃休息放弃工作,甚至将其上升到民族存亡的高度。比如我们不时在电视画面上看到每到两支球队胜败即将见分晓的关键时刻,一方几万球迷拉拉队集体挥舞着五星红旗,另一方数万球迷拉拉队则放声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比如,不论对方实力如何强,只要中国队输球,都大骂中国队教练员和球员。甚至向他们身上扔啤酒瓶等。这样的心态显然是不正常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国人心态下,中国足球必输无疑。盖因不仅强化了国人“胜王败寇”心理,亦让球员不堪“国运”、“省运”乃至“市运”、“县运”之重。
鉴于以上,笔者以为,如果足协真想拯救中国足球的话,如其提高国字号足球主帅和助理教练待遇,不如把功夫下在软弱唤散的球员作风整肃上,而当务之急是改变我们对这样小小皮球的思维方式,端正国人的足球心态。毕竟,尽管足球是千万种体育运动最富有魅力的一种,但足球只是足球,还没有重要到“一球兴邦,一球丧国”的地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