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日报:提起笔,还会写字吗?

(2010-11-10 20:07:32)
标签:

少儿

湖南日报

汉字文化

泉州晚报

传承

文化

分类: 发文存档

    “喷嚏”、“邋遢”、“鳏寡”、“惨绝人寰”……这些生活中的常用词,大家往往会读,但要写出来,一提笔却忘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不同程度遇到过这种“会打字不会写字”的尴尬(11月2日《泉州晚报》)。

   

    从表面上看,“提笔忘字”的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二是学校对于书法教育的缺失;三是一手好字逐渐失去其“门面”效应。

 

    无疑,这些分析都颇有道理。但笔者以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在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

 

    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说:“如果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甚至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

 

    再看看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将自己的形象与写字潇洒与否关联起来呢?还有多少人会在意自己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了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呢?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仅仅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更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当今技术的先进时,殊不知已经在自负中悄然使汉字传承形成了阻隔和断层。

 

    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将汉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绝不能对汉字被日复一日地“沙漠化”和被销蚀的现实视而不见。

 

发11月10日《湖南日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0-11/10/content_272478.htm

同时感谢湖南日报编辑斧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