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晚报:提笔忘字源于字不再是“门面”

(2010-11-03 14:07:11)
标签:

中国

好字

泉州晚报

古汉语

汉字

文化

分类: 发文存档

   “喷嚏”、“邋遢”、“鳏寡”、“惨绝人寰”……对于这些常用词,大家渐渐感觉,这些词会读,但要写出来,一提笔却忘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会打字不会写字”这种“提笔忘字”的尴尬。《泉州晚报》11月2日)

 

    报道指出了提笔忘字的三种原因,一是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笔被键盘所代替;二是与学校写字教育的缺失有关。三是一手好字逐渐失去其实用性。

 

    无疑,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愚以为提笔忘字主要是因为书法艺术风光不再。不是么?想当年,只要写的一手好钢笔字或好毛笔字,成为四乡八里的“名人”,成为老师的“帮手”以及同学崇拜的对象就不用提了,每到春节,求其撰写对联的人更是在其门前排起了长龙。可以说,对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来说,要多风光就多风光。留在笔者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字是“大门”,言外之意,字写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的形象,千万马虎不得。

 

    再看看现在,还有人认为字写的好与差与一个人的形象有关吗?恐怕大多数人都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与字的关系,而看取形象与权力、形象与金钱的关系吧。

 

    鉴于此,笔者以为,要想人们不提笔忘字,当务之急是,将汉字书写艺术纳入有关部门和每个国民的“形象工程”进行打造。在此基础上,学校与用人单位应将汉字书写艺术作为一门素质教育和技能考核内容。比如,前段时间,有大学规定,古汉语考核不过多少级的就不允许毕业。仿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为何就不能在书写水平上设个“硬杠杠”呢?

 

    有评论认为:“写一手好字” 某种意义上未偿不是“打一手好字”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连经常用的汉字都不会写或者写不好,又怎能指望他在电脑上快速地打出并避免错别字呢?

 

    总之,汉字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根,我们千万不能“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汉字原形,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王蒙语)

 

(发11月3日《春城晚报》http://ccwb.yunnan.cn/html/2010-11/03/content_22401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