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吹牛”也上“税”,看谁还乱吹?
(2010-06-24 20:11:54)
标签:
方士赵王笔舌吹功阳光威尼斯杂谈 |
分类: 发文存档 |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感到似应加上一行,即三百六十一行——“吹”。干“吹”的行当,无须任何投资,只消笔舌之劳,“状元”即得。
“吹”的专利权究竟应归谁人,无从稽考。说到吹,我自然想起战国时赵国的方士,据史载,此人“吹功”可谓空前绝后,例如有人问他年龄多大,他说他儿时看过伏羲画八卦,女祸补天他递过石子,大禹治水他曾端酒慰问。一次,赵王坠马伤了筋骨,御医说须千年之血敷于患处才能治好。这千年之血当然只有那方士有了,武士把方士带到赵王跟前,吓得他跪地求饶:“家中老母刚做五百岁大寿,小人能活几岁。”赵王大怒,命手下人仗责了方士。那方士算是“吹”砸了。
“吹”技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虽然类似方士般“弥天大牛”不敢公然胡吹了,沽名钓利的信口小牛和诱人上套的随意中牛似乎仍有人层吹不穷,乐此不疲。我们也就履见不鲜。这则新闻提到的开发商在售楼时的诱人宣传显然吹的是不大不小的中牛,因为此等吹既达不到方士般的空前绝后,亦不是信口吹吹就完事的,它的良苦用心就在于先给你描绘一幅美丽诱人的远景,等你款付了、合同签了,却突然发现原来开发商纯粹是在“逗你玩”。换句话说,好不容易等鸭子煮熟了,却见鸭子莫名其妙地飞了。你那个气啊,恨不得当场扇开发商几耳光。
如果我们再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开发领域类似上述开发商贪大求洋、好高鹜远,一句话不切实际的宣传可谓比比皆是。仅以楼盘的命名为例,诸如“莱茵河畔”、“阳光威尼斯”、“西班牙名苑”、“华尔街经典”、“东方曼哈顿”、“玫瑰香榭”、“海德公园”等等,可以说无不靓丽响亮,夺人眼球。更有甚者有人嫌“园”还不够雅,于是干脆改“园”为“苑”,尽管“苑”是皇家养兽植树的地方,而“园”是住人的地儿,北京就有个西苑,是专供清室子弟狩猎的禁区。既然“苑”字大家都在用,管它是否把住人的地儿与放牧围场混为一谈,这叫“跟着感觉走。”
命名也就罢了,可一些开发商连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也乱吹,就让人难以容忍了。
回到开头,为什么一些开发商越吹越神,越吹越胆大,越吹越灵感无边?盖因他们遵循了一条古老的不成文的法则:“吹牛不上税!”
好在今天我们终于看到,同样喜欢吹牛的这家开发商,不仅在牛皮吹破后,受到业主和舆论的谴责,造成了吹牛者的道德赤字和声望亏欠,更重要的是法律之剑终于向吹牛的开发商说“不”!尽管3万元的判赔对财大气粗的开发商不过九牛一毛,但无疑是给一些仍想靠吹牛皮过日子的开发商敲响了警钟。
曾看过一则资料,说如果详细分析,“吹“可分五大类型,即丑吹,浑吹,狂吹,傻吹,唬吹。丑吹型,嘻嘻哈哈,厚颜无耻;浑吹型,张口就来,蛮不讲理;狂吹型,添油加醋,如醉如痴;傻吹型,执着坚持,苦心孤诣;唬吹型,装腔作势,连哄带骗,可谓淋漓尽致。但我觉得无论是丑吹,浑吹,狂吹,傻吹,唬吹,只要人们较起真来,既在其“大吹特吹”之后,来个一听二看三查,必要时一针见血现其用心,吹牛者就会黔驴技穷也!
发6月25日《海峡导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100625/hxdb253437.html
(并被推荐参加首届全国杂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