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湛江团小组讨论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汪洋在如实听取一名基层女代表的发言后深有感触而又语重心长说:“我今天要不点名让你发言,你哪里有机会‘为民请命’啊,下次来开会,你可要学会抢话筒,把群众心声大声说出来!”(《新快报》2月15日)
鼓励基层人大代表学会抢话筒,把群众的心声大声说出来,不仅有助于消除基层代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不应有的顾虑;同时有助于激发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他们履行人大代表职能的使命感。更关键是能使上级听到来自基层的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可谓好处多多。
但实际情况是,但凡在有一定级别和规模的会议上,我们看到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往往退居会场一隅。分析其原因,除了一些基层代表本身心理紧张、参政议政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恐怕主要是会议发言时间有限、喜欢抛头露面的领导众多,当然也有可能与各地领导担心其属下的基层代表把握不住说话的分寸,影响其领导形象以及事先安排好发言人员有关。这就牵扯出另一个话题,即要想让基层代表学会抢话筒,也得提倡各级领导主动让话筒。只有抢话筒与让话筒蔚成风气,才会形成生动活泼的会议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会议效率。
主动让话筒说难也不难,主要是各级领导要主动放下身段,鼓励基层代表畅所欲言,允许他们说错话。同时要想到平时你虽是一级地方领导,而此时却是以人大代表的身份亮相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来自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还是来自市县机关的人大代表,在出席省人大会议期间在权力的行使和权利的享有上一律平等。有了这种清醒认识和博大的包容心,基层人大代表在发言时恐怕就不会那么畏首惧尾、缩手缩脚了。
基层人大代表的声音或辛辣,或苦涩,或夹杂其他味道,吸收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发自群众的内在呼声,来自他们的切身感受。是检验各级领导和机关的一面镜子,可能正是苦口良药。是否愿意鼓励和听取来自基层原汁原味的意见,往往决定了领导决策是否科学正确。因此,基层代表必须勇敢地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而作为各级领导代表应主动地把更多的发言机会让给他们。应耐得下心、听得进去,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合理成份,也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听取。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902/t579454.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