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日),《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其中有规定称“乘公交不让座要罚50元赶下车”,此消息披露后,引发读者和网友热议。其中,否定的声音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今天(7月4日)郑州市法制局负责人解释说,“乘公交让座”这一条是在今年3月根据市民的意见加上的,后来处罚条例忘了作相应修改,导致草案里出现了“不让座罚款”的内容。这实际上是说这是一次“技术失误”。(《大河网》7.4)
昨天,郑州的“不让座就罚款”的新闻,引发了读者和网友的热议,其中,否定的声音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今天就有郑州的法制办负责人出面解释说“不让座罚款”是“技术失误”。我真有点糊涂了。难不成“不让座就罚款”的新闻纯属“逗你玩”?还是记者在发稿前没有将稿子送郑州市有关部门的审核把关?抑或是有关部门人员在审核把关时匆匆走了过场?这好象都有点说不过去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发现昨天发布的“不让座就罚款”不过是一种“舆论试探”。如果舆论反映良好,就推行,否则,暂缓推行或不推行。这也是很多决策部门在推出某些敏感政策前经常采用的做法。比如近年来从“是否延迟退休年龄”、“是否该实行网络实名制”、“调整黄金周”等公共政策的出台,公众都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按理说这是一种进步和可喜的变化。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但为什么仅隔一天,郑州市有关部门却要把“舆论试探”说成是“技术失误”呢?我看,最大的可能不外乎是尽管“舆论试探”是一种进步,但也容易让公众错误的理解为“不让座就罚款”的政策他们正在进行中。而“技术失误”就不一样了,说明我们并没有推出这项政策的计划。条例中之所以出现“不让座就罚款”的字样,完全是由“技术失误”造成的。看看,这招够高明的吧。
然而我要说,“舆论试探”就是“舆论试探”,非要把“舆论试探”说成是“技术失误”,除了换一种说法,无非就是掩盖其不可告人的秘密。
http://hlj.rednet.cn/c/2008/07/05/1543958.htm(红辣椒评论7.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