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华南虎照

周正龙拍的年画虎照
最早质疑虎照的镇坪县动管站站长李评声音低沉,“负担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并说:“我都快要死了”。当记者追问是何种压力时,李评只轻描淡写地说:“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从镇坪县另一位林业系统工作人员那里,记者得知,昨天上午镇坪县委紧急召开会议,下达封口令。《扬子晚报》6.30)
这就难怪李评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声音低沉,打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的谜让你猜了。原来都是因为镇坪县委有言在先,下达了封口令。
封口令?有多少地方的官员当主政的一方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问题时,不是对其青睐有加?甚至当封口令失效时,不是积极的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想方设法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捉拿不把“封口令”当回事者。如此说来,镇坪县委下达封口令,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我要提醒镇坪县委注意的是:封口令正如骗术一样,有效终究有限。道理再简单不过:封口令管得了今天,管得了明天么?管理了一时,管得了永远么?管得了当地干部,管得了当地群众么?管得了一方,管得了全国么?管得了纸质媒体,管得了网络媒体么?管得了实名,管得了匿名吗?况且从古到今,大多数情况下,“封口令”越是严厉,事情的结果越是向下达封口令者的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
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想必镇坪县委不陌生吧,结果怎么样,越堵,水就越凶猛。最后大禹不得不采取疏的办法使凶猛的水得以驯服。今天我们已站在21世纪的广场上,理应比古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怎么能一遇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下达封口令呢,这将置十七大赋予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四权于何地?
下达封口令,表面上看,是当地当政者为了掩盖错误,为了一方“稳定”,为了当地官员的政绩不受影响,实际上反映了当地政府官员不开明不自信。因为开明而自信的当政者,决不会视群众的牢骚不满意见建议为洪水猛兽,更不会实行钳口术,相反会重视它、研究它,继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进行化解。
具体到镇坪县委的封口令,既然虎照真相的口子已撕开,相信公众断不会善罢甘休。当此之际,我觉得如其封口,不如鼓励大家把真正的真相说出来。这才是明智的做法。如此一来,可能要影响某些官员的政绩甚至乌纱帽。但最终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不是比单纯地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自己的乌纱帽更化算么?
劝镇坪县委封口赶紧撤销封口令吧,否则,“口子”封不住是小事,必将越撕越大,得不偿失!
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07/01/content_15912096.htm(中国网评论7.1)
http://comment.northeast.cn/system/2008/07/01/051349519.shtml(东北时评7.1)
安庆晚报7.2时评版,题目有改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