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xplus.com/papers/szrb/20080626/n97.shtml(<苏州日报>)
http://www.hbnews.net/hbckmore.asp?id=76842(江淮晨刊7.2刊发)

《乐清日报》配图
“排座”看你是否懂礼数;“敬酒”考察你是否有社交能力……大学生求职面试竟然被安排到了饭桌上。近日,小林跟其他4位考生一起参加了永嘉某协会秘书岗位的面试,自认为表现不如别人的小林居然被录用了,原因就和一个饭局有关。这样的面试方式,遭到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和网友的反对。《浙江日报》6.23)
新闻甫出,网评如潮。但归根结底是说大学生和网友的反对不仅无济于事,相反,徒增笑耳!甚至有的评论作者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举例说,“饭局面试”早在古代就不稀奇了。“譬如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都与历史的走向有一定关系。”(见王学进《“饭局面试”不算太离经叛道》)
应该说,大家说的都是基于现实和历史的大实话。但大家想过没有,“饭局面试”真的那么值得提倡吗?笔者倒是心存隐忧。
首先,是什么导致“饭局面试”的出笼?是市场上良性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恶性竞争乘虚而入的结果。明显的事实是,有些企业有些人为了把市场做大,将业务做精,不是把心思下在诚信经营上,而是将功夫下在拉关系走后门吃吃喝喝上。随之,“排座”礼数,酒桌交际能力培训或测试应运而生。如果大家都处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中,都按规则制度办事,谁还愿意设饭局搞招待啊。
其次,“饭局面试”传达给那些即将走向招聘现场的大学生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迫使他们平时除了提高素质能力,还必须炼就一身酒桌功夫。甚至让一些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纵有过硬的素质能力,不如酒场一搏,舞池一扭,床上一躺。事实上,这则新闻中提到的自认为表现不如其他4人的小林居然被录用了,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
其三、“饭局”上的文化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就经常在饭局上听到:“拉着老婆的手,就象左手摸右手,拿着情人的手,好象活在十八、九。”、“十个男人九个花,还有一是傻瓜。”、“老婆基本不动,工资基本不用,烟酒全靠人送。”都是些什么些玩艺啊。如果都是些“围城”内人士,听后可能会会心一笑,反之,不免令男士害羞,令女士尴尬。甚至扭曲一些刚刚步人社会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如此说来,“饭局面试”以及类似的招录怪状,虽然在社会上一时避免不了,但作为舆论还是慎重提倡为好。
发6月28日《温州日报》http://wzdaily.66wz.com/wzrb/html/2008-06/28/content_156900.htm
http://hlj.rednet.cn/c/2008/06/25/1536610.htm
http://yqrb.zjol.com.cn/html/2008/06/20080627090403-1.htm(浙江《乐清日报》6.27)
<常州晚报>6.29、<淮南日报>7.1时评版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