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友周报》:乞丐咋就不能收徒了?

(2007-12-04 22:01:32)
标签:

乞丐

徒弟

弱者

丛林法则

夏海波

分类: 发文存档

     日前,记者在街头看到,夏海波胸前依旧挂着标志性的“要饭BEGLLFE(乞讨为生)”的中文纸牌。不同的是,他身边多了个看上去20岁左右的男子。对于“史上最牛乞丐”收徒的行为,不少市民表示反感。或曰:“乞丐也收徒,像什么话!”或曰:“比夏海波、范永根(徒弟)遭遇可怜的人大有人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混生活,还沾沾自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扬子晚报》12.4)

 

     对于像夏海波这样一个白天发名片说英语行乞,晚上写博客读书的“史上最牛乞丐”,网上网下多有评论,这里不再聱述。但因此就反对他收徒的做法,笔者实不敢苟同。

 

     乞丐咋就不能收徒了?有哪条法律规定乞丐不能收徒吗?没有。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不定这位名叫范永根的徒弟,通过夏海波的言传身教,成为“史上最最牛的乞丐”也未可知。这不是很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和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期许吗?

    

    我觉得在如何看待“史上最牛乞丐”收徒这件事上,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是什么原因促使夏海波收徒,而范永根又为什么心甘情愿的拜夏海波为师?从新闻提供给我们的事实看,夏海波称,自己半月前在重庆乞讨时,偶遇一个捡破烂的男孩。男孩认出他后,将身上仅有的5角钱给了他,这让他非常感动。后经过了解,夏海波得知,男孩名叫范永根,父亲早逝,家中还有一个患骨癌的母亲,平时就靠拾荒过活。草木皆有情,何况人乎?换句话说,如果是我们有一天不幸沦为乞丐,遇到这样“先人后己”的同行,不“惺惺复惺惺”“同病相怜”吗?我相信任何一个情感不泯,良心不眠的人都为之动情并甘愿与之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而范永根之所以心甘情愿拜夏海波为师,也正是范凭其直觉看到了夏有同情弱者之心,有不嫌弃贫苦人之意,值得自己信赖。这个意义上,作为我们一些有能力帮助也应该向弱者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帮助他们也就罢了,又何忍对他们结为师徒的行为说三道四呢?难道我们愿意眼睁睁看着一个乞丐一辈子一捡垃圾为生,也不愿意看到同是乞丐的人帮助他一下?

 

    夏海波说了,收范永根为徒后,要教会徒弟如何乞讨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要他教他学会“自立自强”。并表示在自己乞讨多年积累下来的1万元钱中拿出一部分,送徒弟到学校学电脑,希望徒弟不再以乞讨为生。我们姑且不谈夏海波这样一个“史上最牛乞丐”真心对待一个乞丐徒弟是否有炒作之嫌,但如果事实证明夏海波确实做到了,这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至少为弱者提供了一条再就业的渠道,同时为社会减轻了一份负担。

 

    在一个公权力无力顾及或者不愿意解决所有贫穷者生活困境的形势下,在一个有人富得流油,有人穷得一贫如洗的当下社会,一些吃饱了“撑着”人不拿正眼看一下那些仍饥一餐饱一餐甚至不得不以乞讨为生的人也就罢了。遗憾的是一些人居然还要对一个“乞丐”利用私权力接济另一个乞丐的行为感到不解,良心何在?叵心何在?

 

(《红辣椒评论》、《阿凡提评论》等刊发)

良友周报:http://www.daynews.com.cn/lyzb/sxqt/424053.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