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作协主席一流作家妙文王安忆 |
分类: 发文存档 |
http://www.rednet.cn |
|
前天,在一片掌声中,王安忆再次当选上海作协主席。在此之前,铁凝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作协主席,方方当选湖北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当选陕西省作协主席……对此,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之一陆天明直言不讳地反对这一拔“主席热”,他认为,“把最好的作家拿去当作协主席,不是好事情。”(《扬子晚报》11月24日)
至于为什么说让一流的作家当主席不是好事情,陆天明没有言明。不过,这倒使我想起了五十多年前,鲁迅被中山大学聘任为教务长,那可苦得他够呛,徒然消耗了他写更多妙文的时间和精力。 我不知道上述的一流作家们被选为作协主席后感受如何?当主席是属本人所愿抑或情非所已?亦难料他们自从当上作协主席后会不会“徒然消耗写更多妙文的时间和精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们要想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写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就拿已当了6年上海作协主席的王安忆来说,她说:“我的写作没有受到影响,我感谢书记,他们很保护我的写作。正是因为有了作协主席团这个有战斗力的团队,6年中,无论对内对外,无论大小,我们都能应付自如。”显然,王安忆的写作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有书记在“保护”着,王安忆的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有作协主席团成员在“支撑”着。那么反过来我想问一下王安忆:在你写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你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在作协工作上?或者说为了保护你的写作,究竟有多少人承担了本由你亲自完成的工作任务?难不成作协一揽子工作都是作协书记和其他主席团成员的事,而你只要当个“甩手掌厨”就可以了?问题是只当“甩手掌厨”的作协主席还是个称职的作协主席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现在俨然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某医生医术高明,马上提拔为院长;某教师教学有方,马上升任为系主任;某工程师革新出色,马上把他的办公桌抬入厂长室……。让一流作家当作协主席很难说不是受此风影响。问题是,提拔德才兼备、有专业知识又有领导才能的人进入作协领导班子,是加强作协自身建设和文艺发展的需要。但如果硬是让一些有专才而并不一定有组织才能或者有专才有组织才能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的人,去从事他(她)所陌生或比较陌生并引以为重的领导工作,不客气说,除了起点“仪仗”作用外,于事无补。 人才的使用固然需要伯乐的慧眼,但更要有点长远而整体的考虑,科学而合理的调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知其所长并用其所长。否则就有可能使被重用者陷入鲁迅当年在广州被供入大钟楼的苦恼,于作协还是对作家本人都将得不偿失。 [稿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耿红仁] [《中国网》评论同日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