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路行进的人群中,我发现有两种人颇耐人寻味:一种是走着瞧的,一种是瞧着走的。从形态上看,他们都不懈于走,不怠于瞧,似乎比那些只顾埋头走而忘记瞧或只顾瞧而停了步的人要可取。而作为两种生活态度,走着瞧与瞧着走却是大不一样的。走着瞧的人,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运筹,每每抱着走到哪里算哪里的随意性,带有随遇而安的漠然表情,即使能随机应变,也属于一种被动的适应而已。他的主旨在于“走”,“瞧”不过是为了赏风景或怕跌跤罢了。不能预见并驾驭自己的生活历程,也就不能算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或许很乐天,但这种乐天是浑噩的乐天;他或许觉得很自由,而这种自由不是进入必然王国后的自由。
而瞧着走的人之所以可贵,在于他们善于在审时度势以后选准了生活的道路,他们的“走”,是在“瞧”后举步的,一般不至于走岔路,走弯路。他们的行程是自觉的,自为的,因而他们已出离了自然的王国。掌握了生活的必然航向,他们于是有更多的自主和自由。
为什么有些人(包括笔者)的文章或发言受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讥?就因为他们的笔舌不是在想妥主题后再运转而且是运转以后才想。遍看许多企业家沉浮的记录、许多专业户的兴衰报道,都与其经营有无战略眼光相关,凡是瞧得准再走的,路子就越走越宽,凡是盲目的兴业治业,以“走着瞧”作为口头禅或处世宝典的,路就走得很踉跄,叫人瞧不上乃至不忍瞧。
其实,吃“走着瞧”苦果的,又何止上述那种有形的路和有形的走!
(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