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琴一曲代RAOIO

(2007-04-15 17:39:38)
标签:

二胡一曲代radio

音乐艺术

随笔

分类: 杂感随想

    家临安庆市长江外滩,遂有喧嚣嘈杂、波浪汹涌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平静详和的。譬如说:春江水暖,鱼船欢唱,风筝飘舞;譬如说:月华如练,轻波荡漾,沉鳞闪耀;但最美的要数在月光皎洁的夜晚,静静地躺在床上,手捧着一本散发着墨香的《散文》,不时的有悠悠扬扬的胡琴声萦绕耳畔,在心间传递、回响。

 

    拉二胡的是家住安庆西门、市某黄梅戏团国家二级二胡演奏家老姜,2003年退休赋闲在家。他是自愿的来为自发的聚集于外滩以戏会友的沿江一带业余黄梅戏票友服务的。差不多从安庆外滩建成并对外开放之日起,除非是寒冷的冬天,每当夜幕降临,准能听到他拉响的柔美圆润的二胡声,而只要他的胡琴声一拉响,真可谓是:黄梅外滩飘,市民乐陶陶。

 

    凭心而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起,我重新审视并细品二胡的。

 

    二胡,别看只有一根尺长的短木,一柄简单的雕筒,一块普通的蛇皮,一串顺滑的马尾,两根亮色的细弦,都是黄土地上的平凡之物,两条线,便构成了二胡的精髓,是那么的简单。然各种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从中迸发出来,或如火如荼,或高山流水,陋巷、闹街、弃舍、残墙,越是底层,这鸣响越是清晰。据史载,阿炳就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当那轻柔、甜美、略带一点忧伤的旋律在陋巷、弃舍里如雾飘起,整个人都会被吸住。

 

    也许,二胡是属于平民的,因此它特别垂青平民。它不需要华丽的妆点,也不需要刻意的张扬,在市井百姓的朴实中,它引吭高歌;在歌舞升平的奢华里,它便只做隐者——大隐于市的隐者。

 

    二胡出现较晚,因此难在古诗画中一现其形,但仍可在很多文字中觅得其踪。特别是现代,二胡是寻常人家自娱自乐的伙伴,也成了一种市井文化的符号,不断地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那咿咿呀呀的琴声,把读书人都拉回到那个时代;著名的画家李可染的笔下,传神的人物中,就有拉胡琴的形象,令人倍感亲切;新文人画代表人物陈绶祥的《胡琴图》上,相伴狭长的琴声,还题有这样的文字:“胡神唤作观者,胡语仍谓胡说。胡气还叫胡骚,胡琴却成民乐。非是崇洋媚外,也不保守蹉跎。此中人文道理,好歹耐人琢磨。”最让人喜欢的,是丰子恺轻松俏皮的诗意漫画《山路寂,顾客少,胡琴一曲代RADIO》。.这幅画还有一段渊源呢:丰子恺曾经写过一篇题目叫做《山中避雨》的文章,讲的是1935年,他带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到西湖山中去游玩,没想到天突然下起雨来,三人就奔向前面三家村的一家小茶店去避雨。店主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拉的是“梅花三弄”。丰子恺在文章中说:“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雨越下越大。丰子恺为聊解寂寞,便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来试拉。他慢慢地拉《渔光曲》,两个孩子和着胡琴唱,引得三家村的孩子们闻声前来,同声欢唱,“一时间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丰子恺在文中赞美胡琴:“……我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这幅《山路寂,顾客少,胡琴一曲代RADIO》的作品,与当时三家村那家小茶店的景象十分相似,只不过天没有下雨,也没有孩子齐唱《渔光曲》的那份温情而已。

   

    总之,我觉得听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自心的深度去测量另一种心灵的深度。这样的品味过程,也就成为了升华人格、醇化操守、净化心灵的过程。有闲的时候,不妨到二泉边走走,在拂面的微风里,凝望那水中的明月,让阿炳的马尾弓在心弦上拉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