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名牌栏目"红辣椒评论"06佳作评选,附评委首轮点评和打分]
http://hlj.rednet.cn/c/2006/05/06/854119.htm
如此“炮轰”余秋雨是对名人的习惯性苛责
王志顺
5月2日晚,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进行第二场团体决赛。余秋雨在点评歌手时说到“仁者乐山”,当时因将“乐”念成“le”,(应该念“yao”),当即遭到场外电视观众“炮轰”。在“炮轰”者看来,余作为著名作家,现场评委不应该出现这样常识性差错。(《现代快报》5.4)
余秋雨这些年可谓红极一时,先是其代表作《文化苦旅》出版后,在国内引发了一股“文化散文”创作浪潮;接着是担任香港凤凰台嘉宾主持人,好评如潮;再接着是担任两届央视青歌赛评委,赞者如云。应该说取得这些成绩是与他个人的深厚学养、知识积淀分不开的。
但接着的问题是成名后的余秋雨的一举一动,如许多名人一样,也就不免引人注目,尤其又是名人,又在央视青歌大奖赛这样的公共场合,面对的又是数亿观众挑剔的目光。如此看来,因念错一个字而遭到“炮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苛责余秋雨,就说这“乐”字吧,我相信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le”、“yao”、“yue”“luo”不分,例如我的家乡安徽枞阳县,“欢乐”的“乐”读“le”,“音乐”的“乐”也读“le”,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家乡人不解两词所表达的意思。那为什么就没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呢?而独独对余秋雨横加指责呢?
不难看出,除了余秋雨这些年太惹人注目外,在笔者看来,恐怕关键是对名人的苛责已成为我们的习惯性苛责,余秋雨只不过是这种“习惯性苛责”的牺牲品罢了。
在这种“习惯性苛责”“怪胎”下,名人就是圣人,不允许出半点差错,那怕念错一个字,也就不够登上一些人的“名人谱”,欲清出名人之列而后快。
就余秋雨的自身综合素质来说,我觉得还是很高的,不然央视何以两度引他“出山”,而且还任命他为歌手的综合素质评委。看过第十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的人也许还记忆犹新,其对歌手综合文化素质的点评以及对歌手有关历史知识的传授,就很到位,不仅给歌手上了一堂及时生动的文化课,也使我等观众受益匪浅。
“做人要厚道”。这是这些年颇为流行的一句电影台词,只因念错一个字(说不定是余秋雨的一时口误或他说的是方言呢),就对余秋雨不依不饶,显然有失厚道。
观点撞击:余先生,多大的事才有资格被炮轰?
[稿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杨国炜]
(《新华网》、《人民网》、《北京娱乐信报》、《中山商报》、《新疆石油报》等刊发)
|
[杨耕身评委,湖南<潇湘晨报>评论部主任]对名人的习惯性苛刻,提法是很好的,可谓精到。文中个别环节显得弱了。比如拿出家乡枞阳县的例子,以一种错误来证明另外一种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这样的操作是很不恰当的。
打分:8.9分
[马少华评委,原<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说理说得很顺。但这个选题分量不足。8.7分
[童大焕评委,原<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编辑,现为<中国保险报>评论部主编]就余秋雨的自身综合素质来说,我觉得还是很高的,不然央视何以两度引他“出山”,而且还任命他为歌手的综合素质评委。
---------
这样的论证只能给自己减分。通篇说理能够自圆其说。但若联想到余秋雨对歌手点评的苛刻,对余本人的批评就不算苛刻了。再进一步说,青歌赛评委把对歌手的知识点考核当成“素质”考核,本身就是很搞笑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无限的知识盲点,这并不能说明某个人的素质低。这是题外话,但可以对如何选题有帮助。8.3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