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宏村

(2007-04-07 23:21:05)
标签:

宏村

旅行

分类: 行旅印痕

   知道皖南有个享誉世界的古村落宏村,应该是2000年初左右的事,因为其时,宏村、黟县、黄山市乃至安徽省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荐并申报宏村、西递两徽州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自那以后,宏村之于我,不说是梦魂牵绕,至少是心向往之。2007年阳春三月,适逢省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联谊会第18届年会在宏村召开,我终于走进了这个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然而我们进入宏村并不一帆风顺。原因是我们原以为会议主办方将主会场安排在宏村饭店——离宏村不过百米之遥,无论如何都要安排我们一睹宏村的芳容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得到的告之是会议主办方居然要舍近求远,将我们拉到距离宏村5公里地、座落在半山腰的木坑村,参观什么竹海木坑。尽管我们心里都老大不高兴,但无奈客随主便。我们走啊走啊,好不容易挨了一半山路,突然有人说:“算了,估计没有多大意思,不如我们下去到宏村或者西递转转。”我自然是第一个举手响应。

   我们是从宏村西大门俗称宏村村口进入宏村的。80元门票贵是贵了点,但当你真正进入了宏村,就觉得不虚此行,物有所值了。两株分布在村口南北两侧的古杨和白果,或树冠形如巨伞撑天盖地,树桠盘曲交错,把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中;或状如立剑刺空。仿佛一株是向你表示热情友好的使者,一株是保证你安全出入的卫兵;又或者它们仿佛都是向游客们诉说着宏村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两株古树的树龄,于今都在400年以上。也就是说在宏村建村400年时,这两株古树就扎根宏村了。

   顺着村旁一条河流向前走,不一会儿,我们就看见了一片呈大弓箭形的水域。这片水域名曰南湖,面积约4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极目四周,可谓诸峰倒影,水天一色,垂柳入池,桃花烂漫,古树如盖,绿荫成片,好一派湖光山色。

   湖的北侧座落着各具特色的院落和汪氏家族集资建立的“南湖书院”。南湖书院的建筑说是徽州古徽院代表毫不为过。宏梁伟柱,大厅巍峨壮观,屋顶翼角起翘,梁柱斗拱结构严密,梁架穿插榫合,而且大多为整根巨木。关键是进得大厅,到处可见朱子治家的经典格言。特别是这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据说黟县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多有涉足,或兴会或讲学,总之是培养了大量人才。

   到了宏村,我估计没有人不对宏村的水抱有好奇。村旁不仅有波光如镜的南湖,即至在家门口,还有九曲十八弯、穿村而过的水圳,使得家家户户有清泉,户户家家能够得其利。也难怪,宏村背靠雷岗山,而雷岗山又地处黄山余脉的延伸部分,这样,聪明的古宏村人便根据地势落差,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状态。是日傍晚,念及一张80元的门票只用了几个小时也太浪费了,于是征得门卫同意,我再次潜入宏村,来到一户院落门前,只见一中年夫女在青石板上捶衣,旁边应该是他的丈夫劳作后正在拂面洗尘,晶莹的水花,掀起豪爽的笑语,让一天的疲劳荡然无存。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来到宏村也是这样。比如,这个号称“辟陋一隅,险阻四塞”的地方因何原因让古宏村人看好呢?原来据导游介绍,是因为发生在中国两晋之间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黄巢大起义和两宋之间的“靖康大起义”等,给世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衣冠巨族以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为逃避战火,一些衣冠巨族不得抛弃功名富贵、逃离世居的乐土,冒着寒冷呼啸的西北风,一路向南,向南,渡过黄河,越过长江,来到了这个“枕山、环水、面屏”的地方,既解决衣食之虞,又抵御客地的风险,同时能福荫子孙。原来是这样,不禁让我茅塞顿开。

   宏村我一定还会去的,因为宏村作为徽州一个典型的古村落,不仅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文化的博物馆,某种程度上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精英文化展示的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