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不想用“炮轰”二字,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多大的事啊?值得炮轰吗?”但想来想去,毕文章(风头正劲的时评作者,其炮轰李银河“换偶论”的一组文章曾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先生不是喜欢用“炮轰”二字一而再再二三炮轰性学专家李银河嘛,那么这里也姑且借用一下。
事情的来龙去脉再简单不过:笔者最近在博上写了篇题为《小文人的清高与大作家的谦卑》的小文,其中提到自己最近在新浪网上开了个“博”,应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再说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外乎是提醒一些小文人们少一点自负,多一点谦卑。可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却引起了“毕大炮”——毕文章先生的注意,这自然是笔者的荣幸。问题是毕大炮不顾开博的种种好处也没什么,将我那篇小文的主旨抛向一边也就罢了,居然说:“博客者日记也”。这简直就是信口雌黄!
众所周知,在众多的名人和“草根阶层”开的博客中,不乏将博客当成日记本或尽写些流水帐一样的文章,但更应该看到也有为数众多的好博者并非如此,他们不仅对日记之类的文体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相反当成自己的“写作坊”、“画廊”、“摄影册”,当成博友们相互交流思想、提高艺术水平、增进友谊的园地。君不见网上到处出现的写作圈,摄影圈、美术圈等,加人圈内的都是些什么人?难道在毕大炮看来都是日记爱好者,别的地方的这圈那圈我不知道,仅就笔者所在的城市文联主办的“安庆文化人”来说,到目前为止,已有150多入申请加入了,而前提是必须开博,博什么?博文字能力、博摄影水平、博绘画艺术等。这只是一地的情况,相信全国各地这样有组织的网络纯写作团体、摄影圈、美术组织等一定多如牛毛。且不说那些散兵游勇。
毕文章还说什么:上红网论坛就是了,还开什么博啊?笔者当然要谢谢毕大炮的一番好意,自然也理解毕大炮对红网论坛的一片爱意,毕竟是红网论坛让他找到了渲泻的通道,让他享有了“毕大炮”的美誉,但上红网论坛就能代替开博吗?何况红网论坛上也经常出现日记,也同样泥沙俱下。在没有解决好红网论坛上的日记问题的情况下,凭什么说开博不如上红网论坛,凭什么武断地认为:“博客者日记也!”按照毕大炮的一贯思维模式,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论坛者日记也!”“开博就是了,上什么论坛啊?”
庄子曰:“子非鱼,岂知鱼之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开博的乐趣呢?这句话我曾在给毕大炮的回复中提到过,现在我再一次提请毕大炮好好品味好好想想是不是比你那些逞一时之勇对博客不满的“愤激”之语有道理。
喝一口庆功酒不妨,喝得醉倒倒就不好了。
顺便再回答毕大炮一个问题:我之所以不骂李银河,一是我没有骂她的理由;二是有你啊;三是听你多次“炮轰”李银河我耳朵实在受不了啦,如果我再跟着你一起“轰……轰……轰……”还让人耳根清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