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感随想 |
王志顺
28日下午,几名年轻人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高举写着“抱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的纸牌,微笑着与主动上前的陌生人拥抱。据当事人介绍,此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倡导陌生人之间的关怀,拒绝冷漠。但是首次活动仅1个小时左右,“北京抱抱团”拥抱活动成员被警方带到派出所教育。( 10月29日《新京报》)
尽管几位“抱抱团”成员打着“拒绝冷漠”的冠冕堂皇的旗号,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怀,也就是说初衷是好的,但根据常识,仅仅靠几个“陌生人”相互拥抱,到底能消融整个社会多少人的冷漠呢?
笔者以为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是别的,根本原因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古训一直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且根深蒂固,如“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全抛一片心!”。而现实情况却是自从电视剧《不与陌生人说话》播出以后,“不与陌生人说话”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头脑里的封建意识,甚至成为人们拒绝“陌生人”关爱的绝佳理由。而诸如此类,仅仅靠几位热心的“抱抱团”成员的热心实在是“热心遇到了冷面孔”,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
或许不少人对前段时间北京经贸大学组织开展的“微笑测试”活动还记忆犹新。办法是招募志愿者对路人微笑,测试对方的反应。在校大门口,志愿者是该校04级法学院一位女生,15分钟里,共有69人在她面前走过,其中40人面无表情地瞟了她一眼,25人给了她一个淡淡的、模棱两可的微笑,只有4个人是以热情的微笑回应了她,这4人中有两位是美国留学生。
连给陌生人一个“有距离”的微笑都是那么勉强,何况接受来自一个陌生人“零距离”的拥抱,这不近乎天方夜潭吗?
综上所述,“抱抱来自陌生人的拥抱”如果纯粹是是一项自娱自乐活动倒也不妨,反之,如果赋予活动更多的内涵并想达到“拒绝冷漠”的目的,我觉得还是别枉费那心思,浪费那精力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