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植物染”遇上剑麻布:一次翻车实验带来的意外启示!
标签:
植物染色剑麻纤维染色实验非遗技艺文化 |
分类: 传统染色 |
朋友们,今天分享一次超有趣的DIY经历!主角是一块剑麻+聚酯混纺布料,我用传统植物染方法给它上色,结果在最后一步——居然翻!车!了!
先来认识“剑麻”这位硬核同学
你知道被称为“绿色黄金”的剑麻吗?它来自龙舌兰家族,叶片像剑一样又长又硬,纤维韧性超强,常用于制作船用缆绳、渔网这些需要耐造的产品。这次我拿到的布料,就是剑麻和聚酯混纺的~
我的染色过程全记录
1.蓝靛打底x3:用传统蓝靛反复染色三次,每次充分氧化
2.黄栌叠加:取一半布料,用黄栌+明矾媒染30分钟
3.中和定色:明矾水调节酸碱度,搞定!
成品颜色超级美!蓝黄色彩自然,丝毫不输棉麻布料。植物染在混纺面料上也能有这般表现,值得点赞!
意外来了:熨烫时居然撕!裂!了!
是的你没看错…号称“结实耐造”的剑麻混纺布,在熨烫环节局部撕裂了!我当时的表情:
这是为什么?
· 难道是两种纤维(剑麻+聚酯)受热后收缩率不同?
· 还是布料本身有隐藏弱点?
· 或是植物染工艺需要调整适应?
虽然这次实验因布料有限没能深入,但这个“小意外”恰恰提醒我们:传统技艺遇上现代材料时,总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与思考。
实验小结
植物染完全适用于剑麻混纺布料,色彩表现优秀
但后整理工艺需要特别关注,避免类似“撕裂”情况
下一步未来若有更多原料,将继续推进系统性实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剑麻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
这次小规模实验虽因布料有限未能展开更多对照测试,却揭示了一个深刻议题:在回归传统染色工艺的道路上,每一种新材料都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与认知。
这场“绿色黄金”与植物染色的相遇,不仅是技艺的复苏,更是一场持续的科学与工艺对话。
传统与创新的对话从未停止,每一次实验无论成功还是“翻车”,都是宝贵的经验。
布料:剑麻/聚酯纤维
染料:蓝靛、黄栌
染色实验:染匠黄荣华
坐标:汉口御染家非遗植物染工作室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最后一期“传统染色专业培训班”在武汉开班,需学习者,明年春天再见!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后一篇:柿叶染春秋:一叶千色的自然密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