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灰:一抹含蓄的东方诗意

标签:
非遗日中国传统色国色300植物染色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在中国传统色谱中,红灰是一种独特的色彩表达,它既不是纯粹的红,也不是单纯的灰,而是红与灰的完美融合。这种带灰调的粉色,蕴含着东方美学特有的含蓄与诗意,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展现出别样的文化韵味。
翻阅古籍诗词,红灰的身影时隐时现。清代庄莲佩在《神鸦啼散古庙静》中描绘"零乱斜阳,红灰飞没影",将暮色中的红灰与古庙的静谧相映成趣;宋代邹浩的"三杯贺酒写红灰"、王圭的"独拈香箸拨红灰",都将红灰融入生活雅趣;而蒋捷的"老去红灰酒瓮前"、赵藩的"今日饮红灰"、曾丰的"况公夜拥软红灰",更是将红灰升华为一种生活意境的象征。这些诗句中的红灰,不仅是色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从色彩学角度看,红灰的形成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智慧。红色作为五正色之一,象征着热烈与庄重;灰色作为间色,由黑白相配而来,代表着沉稳与内敛。红灰的诞生,正是粉红与极浅灰色的巧妙结合。在中国画创作中,仅需红与淡墨的调和,就能呈现出这种独特的色调。这种色彩调配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色彩层次的精妙把握。
传统染色工艺中,红灰的染制更是一门精湛的技艺。匠人们选用苏木、香樟树皮或荔枝木等天然染料提取染液,先以明矾固色,再用少许皂矾液作后媒染,方能得到这种含蓄典雅的红灰色。这种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色彩的精益求精,更彰显了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红灰的主色调虽为红,但因灰调的加入而显得格外沉稳,亦可称为"灰红"。这种通过调节色彩饱和度实现的色调变化,正是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精髓所在。
红灰之美,在于它的中庸之道。它不像正红那般夺目,也不似纯灰那般沉闷,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这种色彩特质,恰如中国传统文人的处世哲学——既有入世的热忱,又有出世的淡泊。在当代设计中,红灰的运用依然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成为连接古今的审美纽带。这一抹含蓄的红灰,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智慧。
染匠黄荣华2025年非遗日写于江城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六月培训班将于6月21日至26日在武汉开班,名额已满,欢迎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的第59期“传统染色培训班”。八月在武汉御染家开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前一篇:染云手札:靛蓝与蚕丝的千年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