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黄:中国传统色中的诗意与温情

标签:
中国传统色国色枇杷黄植物染色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枇杷黄作为中国传统色,自古以来便被文人墨客们青睐,成为诗词歌赋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宋人梅尧臣在诗中写道:“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五月的江南,枇杷熟了,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与荔枝的鲜红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夏日的甜蜜。诗人以枇杷黄喻荔枝红,巧妙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夏日画卷,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果实的香甜和夏日的热情。
明代诗人施敬则用“芣苜绿深江路草,枇杷黄尽客窗枝”的诗句,将枇杷黄与江边绿草相对比,一黄一绿,一明一暗,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江景图。诗人笔下的枇杷黄,是游子眼中的一抹乡愁,是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
清代诗人张鹏翮在《苏台五日楝花香》中写道:“东洞庭边枇杷黄”,将枇杷黄与洞庭湖畔的楝花香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图。诗人笔下的枇杷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色彩,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枇杷黄不仅出现在诗词中,也出现在古人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中。古人用黄栌染枇杷黄,只需将明矾3g/L,温度控制在55,染色半小时即可。染出的枇杷黄,色泽鲜艳,经久不褪,深受人们喜爱。这一染色工艺,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色彩的精准把控,更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的结晶。
枇杷黄,这抹源自自然的色彩,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也寄托着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就像一颗颗熟透的枇杷,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去品味,去感受,去追寻那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抹枇杷黄。它可以是一杯清茶,一本书,一首诗,也可以是一次旅行,一场邂逅,一段回忆。让我们在枇杷黄的温暖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寻找心灵的慰藉。
枇杷黄,是诗词中的一抹明丽,是生活中的一份温暖,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乡愁。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025年培训班将于4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国染馆开班,本期班已经额满,报名截至。欢迎下期报名参加五月在武汉举办的第57期“传统染色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前一篇:桃红柳绿樱花粉,西北湖畔草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