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期《传统染色专研班》实操之绞缬学习第一天
标签:
传统染色非遗传承培训班植物染文化 |
分类: 传统染色 |
昨天进入实操第四天,开始绞缬的纹样基础学习。
绞缬又称染缬。古代印染法。始见于东晋南朝,盛于唐。其法是先在染织品上描绘十字形、蝴蝶形、海棠花形、水仙花形等各种花纹,用线缝之,染色后解去线结,即现底色花纹。属于机械性防染法。绞缬操作时,将织物按最终印染要求进行折叠包裹,欲上色区域暴露于外,不想上色的区域包裹于内。最后将折好的织物仔细缝好,保证密封不散开。将织物浸入染缸,暴露区域充分上色,内部包裹区域基本未接触染料,而折叠线部分则部分上色。染毕,拆开缝线或紧固物,在已染和未染区域之间会形成一个渐变色区,从而产生出一种类似中国水墨画的墨晕效果。又名撮缬、撮晕缬,在民间通常称之为"撮花"。
宋诗有“雨痕印水如撮缬,虫声入夜如弹镊。”的诗句。
绞缬花样色调柔和,边缘由于受到染液的浸润,自然地形成从深到浅的色晕,使织物看起来层次丰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作绞缬的基本图案练习。其中云染是重要学习部分。其他还有线缝,绳扎,夹子包扎等。
今天进入成品手工植物染染的学习。可关注后续报道。
授课老师:非遗植物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程师黄荣华
助教:袁源
教材:《中国植物染技法》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随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五月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