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蓝染绞缬:年年有鱼

标签:
传统染色蓝染绞缬手工染色文化 |
分类: 传统染色 |
绞缬是中国传统染色技法中四缬的一种。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或其他辅助物在被染色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染色,然后把固定拆除后显示图案的一种手工染色技术。它有非常多的变化技法,各有特色。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这款“年年有鱼”就是这种技法制作的。先描稿,在用线缝,有单线缝,双线缝,线扎等多种工艺的组合。仅仅是缝扎就花费了一周时间。
然后是天然蓝靛染色,染了六遍。染色过程也不容易,必须把有缝扎的部分染透,最主要是是氧化过程,得仔细用手掰开每个缝扎的缝隙,做到充分氧化,不然就会花掉,即出现白色的瘢痕,整个画面不干净。拆线也需小心,最后是多次清洗,彻底洗干净浮色后晾干熨平。
很多人用化学靛蓝染色,但色彩极不自然,是一种发灰或者灰黑的颜色,行话叫做死闷。
这么繁琐的工艺使很多人没有耐性,做出的是糙活。
有人笑称,这条鱼太贵了,比名贵的活鱼还贵。
的确是,染匠也需有绣花的功夫,要十足的耐性。
这条鱼由笔者和老伴合作完成。前后一共只染了三条。
大家有何高见?评论区告诉我。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动力!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最好的支持就是转发朋友圈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您的家人和朋友
前一篇:中国传统色彩:腊梅黄
后一篇:山野杂草做染料,你想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