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笋皮棕

标签:
传统色彩中国传统色植物染笋皮棕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笋皮棕,也称“笋壳棕”中国传统色彩褐色系之一。是以竹笋外皮的颜色作为色彩词。
宋僧人赞宁撰《筍谱》:《释草》云“笋,竹萌。”郭璞注“竹初生也。”孙炎云“竹初生曰萌,生谓之笋。”详孙之说“始,冒土者为萌。萌,芽也。生,长。挺挺然,为笋也。”……笋皮。僧家多取苦笋壳,裁为鞋屐,中屉,可隔足汗耳。
竹笋外壳是褐色,也就是棕色。
竹笋是江南美食之材,过去甚至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之说。《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
人们常见的“笋壳”颜色,被染匠们定为色彩词是顺理成章。
染“笋皮棕”色,以笔者经验,可选苏木、大黄、茶叶为染料,蓝矾作为媒染剂,反复多染几遍,可以染出“笋皮棕”色来。
“笋皮棕”作为色彩词起于何时?未能在古籍文献里查到准确资料。但这个在南方众多的染坊间一直作为色彩词传下来,且大家都熟知,也是约定成俗吧。
中科院科技情报编委会名词室编撰的《色谱》(科学出版社,1957)有收录“笋皮棕”,但字体的“笋”写的是繁体的“筍”,造成很多人不认识,给传播带来影响。且颜色与“竹笋壳”的实际颜色差别较大,仅供参考。
染匠黄荣华2022年9月25日草于京郊国染馆
作者按:这是正在撰写的《国色500色》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随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十月底开班的第43期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