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迎霜褐

标签:
传统染色中国传统色植物染迎霜褐文化 |
分类: 传统色彩 |
迎霜褐,也称“迎霜色”,中国传统色彩褐色系之一。
色彩词源自《碎金》。褐:金茶褐、秋茶褐、酱茶褐、沉香褐、鹰背褐、砖褐、豆青褐、葱白褐、枯竹褐、珠子褐、迎霜褐、藕丝褐、茶绿褐、葡萄褐、油粟褐、檀褐、荆褐、艾褐、银褐、驼褐。
元至明初,褐色成为了流行色,在元代的《碎金》和明初的《辍耕录》中出现了大量的褐色系,迎霜褐是其中之一。元人尚蓝尚白,表现在服饰上也崇尚褐色。
迎霜,犹遇霜。谓天寒。 唐 高适
《九月九日酬颜少府》诗:“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
唐代长孙佐辅有诗云:迎霜听蟋蟀,向月看蟏蛸。---《山行书事》
这句诗可以说是“迎霜褐”的注脚。蟋蟀也叫促织。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
蟏蛸,亦作“蟰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孔颖达疏:“蠨蛸,长踦,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
清 龚自珍 《减字木兰花》词:“昨夜罗帏,银烛花明蟢子飞。”
巧的是,蟢子也是暗褐色,与蟋蟀的黑褐色同属褐色系。
“霜降”过后,天气就寒冷了。“迎霜褐”正是不畏寒的颜色。正应了《红楼梦》第五十回探春的那句“色岂畏霜凋”?
迎霜褐是一种深黑褐色。染此色可选用苏木、大黄、黑茶配伍,以蓝矾、皂矾按一定比例配比,反复染多遍可得到。
迎霜褐始于元代,近代已经很难见到这个色彩词了。但确是中国传统色之一。
作者按:这是正在撰写的《国色500色》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染匠黄荣华2022年9月20日草于京郊国染馆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随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国染馆重要通知:
原定于于9月24日至29日开班的第43期培训班,因培训地所在区(北京通州区)有一中高风险区域,加上北京管控需要,只能遗憾延期,与十月班合并举办。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十月底开班的第43期培训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